这篇文章大概标志着我的世界观正式形成
我不知道“思想”如何定义,也不知道“理论”是否必须严格论证。下面要说的话,大约既不是思想也不是理论。权且当作一次思维的航行罢!
一、人活着干什么?
首先以“人活着干什么”作为起点,开始思考。人活着是要做事情,做什么事情?这由欲望决定,我大胆宣称: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由欲望主使!我先说说人类五花八门的欲望。
- 1、生物学范畴的所有本能
不容置疑,这一类欲望完全是为个体的存在而服务的。通俗地讲,本能会支配人类做那些有利于自身生存的事情,如:婴儿吮乳,落水抱木等。
性欲。这应当属于本能,但其机理复杂,我想单独介绍。同所有动物一样,交配是种族繁衍的必须(至少目前的普遍情况是这样),又是进化的有效手段,自然十分有利于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然而,如何保证交配?对!靠的就是性欲,不然谁愿意无偿地干些劳神费力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人作为一种动物的普遍情形。考虑到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级身份,我们的性欲有诸多的衍生物,譬如爱情,譬如母爱(母爱不也是种人类族延续的基础吗?)。
- 2、食、饮、衣……等一切物质欲望
这欲望包含两个层次:○1是机体脱离“难受”的欲望,○2是机体趋于舒服的欲望。这类欲望与机体的结构密切相关。“难受”和“舒服”分别是机体对于有害状况和有利状况的警示,能促使人类个体自觉躲避、摆脱有害状况,争取有利条件,从而间接保证个体生存。举例吗?饥食渴饮自不用说。
- 3、渴望安全的欲望。
与物质欲的第一层相似,即:是个体精神上不感到难受的欲望。由于人类的复杂性,称其为安全欲有些狭隘,他还应包括摆脱孤独、沮丧、烦恼、恐惧……等一切不良精神状况的欲望。其中摆脱忧虑(对不良物质状况的担心)的欲望,即为狭义的安全欲。 安全欲除了能促使精神放松减轻痛苦外,还能间接作用于机体,从而起到与第一层物质欲相辅相成的作用。譬如:沙漠中有一小屋,你被置身其中。小屋里有空调、冰箱、食物、饮料……等一切生活必备品。你一定会急切盼望走出小屋离开沙漠吧?为什么呢?有吃有喝不是很舒服吗?原因是这样的:孤独与恐惧(食物吃光了怎么办?)激发了你强烈的安全欲,于是急切盼望摆脱它们,回归安全。
破坏报复的欲望。某种事件通过视听等途径是个体感到难受,个体便可能产生破坏欲,以求通过破坏事物是精神上“不难受”,所以这是一种安全欲;个体因为遭受破坏(机体或精神上广义的破坏),从而感到难受,于是产生报复欲,仍然是摆脱难受的欲望,这也属于安全欲。
- 4、精神享受欲。
与物质欲的第二层类似,即:是精神趋于舒服的欲望。总的来说,这种欲望使人自觉追求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更合理地领导机体,以达到一种更佳的生存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 1、审美欲
即欣赏美的欲望。这欲望势必导致人类不自觉地选出一大堆“美”的事物,而这所谓的“美”无非就是有利于人类个体及群体长远发展的优良品质。可见,审美欲也是为人类的长远存在服务的。譬如优秀的音乐、绘画、文学作品会被推崇为美,因为这些东西代表一种高尚情操,能够促使社会成员更加积极奋进,创造更多价值,从而利于种族的存在与发展。
- 2、“荣”欲
即争取社会和他人肯定、称赞的欲望。其发展机理同○1类似,即:通过追求被肯定被赞赏的方式来塑造有利于种族存在和发展的个体,从而维护人类的存在。
- 5、求知欲
一方面,掌握知识能满足某些个体的“荣”欲;另一方面,只是直接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这是一种很高级的欲望,这大约就是世界上科学家为数不多、为追求真理默默努力不惜一切的仁人志士少之又少的原因吧! 分析了这么多欲望之后,我们渐渐默许了人类行为过程的一般机理:
image对!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在一开始就假定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存在,于是一路推下来又回到源头了。这正是我要表达的观点。 要说得更加明了一些,我们必须一直回溯到创始之初。 以存在为终极目标的个体 意识与心理 趋于存在的欲望 利于存在的行为
二、一切皆为存在
这回我先乖乖地将我需要的命题通通罗列出来:
-
1、存在制约一切的规律
-
2、这规律规定自身将被人类发现
-
3、个体脱颖于环境称之为存在,个体自身的性质(内律)趋向于使其存在;而其周边环境的性质(外律)趋向于使其消亡
-
4、个体处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环境之中,便无法感受时间的终点。即:封闭的个体永远感受不到自身的灭亡
最后一条能说明这样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的宇宙是包罗一切的,则它显然是封闭的,于是我们永远无法感受它的终结,即我们的宇宙是无界的。同时,宇宙不必是唯一的,或许我们周围的黑洞就是一个个的宇宙。在我们看来,这些“宇宙”有它生灭的周期,在其内部,时间的性质或许完全不同,但它里面的“我们”同样认为自己的宇宙是无界的。第三条将作为以下阐述的基本命题。
量子理论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一个宇宙从无中创生。上面的基本命题则可以这样解释:“有”与“无”是互相包含的,“有”在内时,“无”作为“周边环境”终归令“有”消亡;而“无”在内时,“有”作为“周边环境”终归令“无”消亡。总之宇宙势必诞生。
初生的宇宙就像一个极热无比的果壳,它的皱纹里蕴藏了构筑未来的所有密码,而我们所看到的正是始于奇点的大爆炸。那一刹,时间与空间以惊人的速度膨胀,而后逐渐变慢。我们已经得知这过程使得宇宙越来越冷,而空间与时间则越来越宽广。
我们来解释这一过程,首先“极热无比”是我们的宇宙存在的标志,逐渐变冷则说明有一个外部性质在促使宇宙走向灭亡。至此,同时存在两条关乎宇宙命运的铁律,一条让它活得更久,另一条使其死得更快。我们暂且分别称它们为内律与外律。
外律迫使初始宇宙极不均匀的能量块迅速散开,以达到均匀的状态,从而消失殆尽;后者拼死努力,使得能量完全均匀之前一部分转化为粒子,如原子……内律外律开始殊死搏斗。
因为从有序变作无序就意味着熵增,所以两条定律的目标可分别表述为:外律——努力增加熵增;内律——拼命减缓熵增。这种情况下二者都是胜者——熵增确实在不断增加,也的确在不断减缓。
慢慢长路,在内律的拼死挣扎中,宇宙陆续形成了星系团、恒星、行星……但终归不能阻止熵的增加,随着时空的膨胀宇宙变得越发均匀了。
回到太阳系,我们的太阳正根据外律的指示,通过其内部剧烈的氢核聚变反应将质量转变为能量,然后极不情愿却又非常慷慨地辐射出去,无奈得增加着。
星系的熵。在这种情况下,内律又能干些什么呢?它甚至无力给每个行星都套上一个大气的罩子——毕竟外律已把一些事情搞得糟糕透顶了。内律实在无能为力,但它不能善罢甘休,终于找到像地球这样合适的行星,使它拥有了一层大气,并在它的表面覆上液态的水……这意味着什么呢?稍等。在别的行星系,质量稍大一点的“太阳”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它将“燃尽”最终可能坍缩为一个黑洞——这也是内律减缓熵增的有效途经——黑洞的辐射是如此微弱。
再回到地球上,液态水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生物的诞生,生物的存在会对内律的工作有所帮助吗?显然,相比之下生物比无机物更易驾驭,而且潜力无穷。内律花费不长时间就造出绿色植物,紧接着是动物还有人。最真接的,植物储存了太阳辐射来的能量,便其不至于迅速散逸到太空中。动物又能以植物为食,使能量得以储存得更久。这一切无疑减缓了熵增。
可见,生物的存在是服务于内律的。于是内律要求生物为存在而存在,为整个种族更久远的存在而存在!
人类属于这样一个生物群体,人类便同样受到内律的制约:为了减缓宇宙的熵增而存在;为了存在而存在;为了种族更长远的存在而存在……
我们终于回到最初的话题:“人活着干什么”?人活着就是要做那些使自身活得更好的事情,生存,最本源的欲望!!!
三、人类的当务之急
“为了存在而存在,为了减缓宇宙的熵增二存在”这是制约人类存在的基本定律。那么,如果人类违背这定律会发生什么呢?譬如先进的人类,过分开采利用能源,似乎有违背内律的迹象。这意味着什么呢?内律是否会通过消灭人类来调整?完全有可能!内律黑有另外一个办法:即促使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性质,从而自发地改变状况。这就间接证明了前面提到的命题2“这规律规定自身将被人类发现”,即:人类的存在允许具备找出这规律的能力。并且肯来:人类的存在必然导致这规律被发现。
这样,人类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快改变目前不利于减缓熵增的不良状况。对于人类个体而言,这就需要努力提高认知(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具体如何实现呢?先举个例子。
嫉妒、焦虑、孤独、内疚等都属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一种欲望。从严格意义上讲,嫉妒不能直接导致事件的发生,只能作为激发某种欲望的原因。譬如他可以促使破坏欲、报复欲的产生。即嫉妒是一种“难受”的心理感觉,摆脱此种难受的一个低级认知方法,就是破坏。而当个体的认知深刻后,会自动摒弃破坏欲,而将嫉妒转化为羡慕,从而产生审美欲,最终达到对优良品质肯定、推崇和模仿的目的,整体提高人类群体的素质,从而有利于生存。
作为一个人类个体,我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认知,所以:
要看书,要写字,要思考!
——高中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