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来不及交作业……一周周过得太快了~~~
week24(20170612-0618):1本
自己的工作圈子这两年流行“复盘”这个词儿,直白说,就是对过去某个事项的回顾总结再思考。时间久了,确实感受到,这个步骤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于是在想,生活中,如果同样践行“复盘”,是否也有大有裨益?
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定期选一些比较热门的致用类书籍,通过书中的观点演绎,来反思下自己当下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哪些应该并且可行的调整空间。
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是这个领域备受推崇的书之一(之前对致用类书籍不感冒,读过的不多,复盘思路之后刚好补补课~),从目录来看,先后讨论了安全感、兴趣、心智模式(个人认为类似于三观)、成功学、对职业的热爱、受害者与掌控者心态、幸福的能力、勇于开始尝试、努力做自己等等。不必全本阅读,对照目录选择当下最感兴趣的章节就好。
时刻修炼内在的优雅
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之前很多文字讲,一个人年纪越长,容貌越是由自己决定的,当然不止容貌,谈吐、气质、体态,自身散发出的全部气场,都会越发展现出意识深处那个“认为的”自己。
确实是这样,走在街上,单凭第一感觉,一个人是内敛还是外向,是和蔼还是计较,年龄越大的人,脸上显现的越明显。相由心生,不需要什么技巧。如果想让年龄为自己带来优雅,想来我们每一刻,都不要放弃修炼。
克服信息的无意识筛选
书中说,我们会在心中构建一个自己想看到的世界,然后不断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初读有点鸡生蛋蛋生鸡的感觉,深想也确实如此,在交流过程中损耗的信息,多半是自己“不想”或者“不习惯”听到的。作者描述的如此直白,反倒深刻觉得,如果放任下去,无意识的错过那么多不同的信息,该有多么遗憾:对事情偏颇久了,自己的内心也难免狭窄。所以该时刻反思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刻意去接收一点“与众不同”的声音,当然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的改变,才更加稳妥和长久。
复盘,再复盘
整理笔记时候,发现书中本身也有篇幅提到“复盘”的观点。每一个人的心智模式,都需要根据外在的环境不断的提升。常有一类例子,就是某个人如果年轻的时候越成功,年老之后就会越固执,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固守了“当年”最有效的模式,而忘记了环境时时刻刻在变化。
最优秀的习惯一定不是固定的,书中把习惯比喻成一台电脑和程序,自觉很是贴切。我们每几年会更新新的电子设备,几乎每个月都会尝试新的软件,这样才会越来越符合需求。那么,就用同样的思路和节奏,去打造我们的内心。
三个很有个性的表述原文:
1、喜欢是指向行为的,爱是指向一个人的本身。
2、什么是快乐?就是做事情即快!又乐!
3、成功的真正本意应该是:越走越近!
三个操作性很强的技巧:
1、进入一个未知领域时,不要急着做选择。留出一段时间去观察,并确立标准。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再以这个标准进行选择。这是符合数学规律的科学“选择”模式。(很好的文理结合点!)
2、父母关注的,是我们走向幸福的路径是否能看得到希望。所以,如果在未来的选择上和父母发生冲突,一定要理性的做自己:我们也同样希望更早看到“希望”的,大家的目标原本就一致。在工作中遇到相佐的观点,我们会用尽方法去沟通和调和,对待亲人,如果有同样的耐心和态度,很多冲突也是可以缓和的。
3、自我、家庭与职业是一个三脚架,三者平衡,人生才能稳固。我们都有感受,牺牲家庭成全工作,或者反之,得到的快乐都会大打折扣,但这个比喻是看过最贴切的。日后在自己的心中也打造一个三脚架吧,思考的方式不再是哪个更重要,而是当下是否达到了平衡。
很多的提升,我们不是不会做,只是步骤不够清晰,或者意志不够坚定。
希望这种复盘的读书过程,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