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饼子几块钱”
“这个怎么卖了”
“一个三块钱”
“这里面包的是什么”
“这个好吃不”
“你给我各样拿一个,尝一尝看好吃不”
这样的声音和问话在张波打工的小店前来回上演着,人来人往,顾客脚步匆匆。而张波的脚步,在不足4平米的小店里来回挪动着。他一边卖着一边做着月饼、干炉、油旋儿。
一、一分钟一个油旋儿 手法干净利落 让人眼花缭乱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拿出一大团和好的面,用手衡量着将其揪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这些看着像黄米面的面团,其实是白面用菜籽油和制而成的。张波每天早上七点多开始和面,开始他一天打工的日子。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把花生、芝麻、瓜子仁、白糖、葡萄干等原料配好的月饼馅儿包在面饼里,然后张波用手快速的将其拧成圆团,放在月饼模具上,按压成型。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手法之熟练,而更让人觉得眼花缭乱的是他做油旋儿的时候,撕一块面,搓成圆条,沾一点面粉,擀杖前后左右压过,面条瞬间铺开成不规则饼状,拉伸、上油、包猪肉葱花馅儿,卷团收面成圆锥状,在热的铁盖子上迅速将锥底烫一下,从顶端按压下去,锥状变为圆饼状,上油,放在铁盖子上,炕至定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一个油旋儿活灵活现的呈现在眼前,手法干净利落,游刃有余,让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二、父辈的传统手工艺 让张波重振生活信心
练就成这样的手上功夫,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学会。十年前也即张波十七岁的时候开始跟着他的父亲学这门传统手工艺,但是后来他没有选择开店而是选择自己养车跑客车,不料四年前生意赔本,入不敷出。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目光回归在小时候,停留在那双手上,“其它的生意我也不会做,但是做月饼、干炉和油旋儿这些,我从小就看着我丫丫(爷爷)做。”张波说,正是这门父辈留下的传统手工艺,让他重新撑起了他的生活。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今年38岁的他,在去年被现在这家店的老板以每月8000元的薪资从绥德雇过来,“现在这样的手工艺师傅,在绥德已经很稀缺了”张波的老乡说到。这每月8000元的工资,不是固定不变的,还会根据面的增加而增加,每天固定卖60斤的面,如果销量好卖的快,还会加面,每增加一斤的面,老板会给张波提成4元。张波说,每天下午五六点就卖完了,有时候大家还排着队买,所以不愁卖不完,大多时候还得加面,这样一个月下来自己可以拿到9000元左右的工资。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三、时间长了、累也不觉累
张波一双修长的大手在炉里炉外,来回穿梭着。等放在炉上铁盖子上的饼炕的焦黄时,再将其放在炉壁内进行烘烤,炉内中心烧的是无烟焦炭,张波得随时反复进行翻腾着,让饼的两面受热均匀,并把握火候,烤至焦黄,取出。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用手摸一下刚拿出的饼,都觉得很烫手,如果立刻放在塑料袋中会把袋子融化,但张波不紧不慢的将饼一个一个从火炉中取出,这是多年来练出来的,不是说他感觉不到烫。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刚出炉的油旋儿,外表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不愧是绥德著名的汉族小吃,虽然原料简单,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制成,但做出来的口感,得经得起大家口味的挑剔。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在不足4平米的店里,张波一个人忙乎着,不是在做饼就是在卖饼,但他忙得有条不紊。他很少有休息的时候,一整天几乎都站着,偶有清闲时就是下午做完面时,他可以喝一口矿泉水,坐在凳子上抽一根烟,翻一翻手机,聊一聊微信,将剩下的卖完,收工。回到老板提供的住处,结束他这一天的打工生活。张波想着,如果自己工作顺利,就将绥德老家的妻子和3岁的女儿接到神木,让孩子在这儿上学。毕竟与家人长期分开,也不是事儿。
面在手中游刃有余 饼在炉内翻来覆去——绥德月饼、油旋儿、干炉师傅张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