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了半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看完《麟趾》上中下三部曲,合上书的时候看了下尾页,80万字。好吧!字数确实不少。
先说说书名,麟趾。
取自《国风*周南*麟之趾》。原文: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翻译下来第一句的意思就是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
这样解释好敷衍。通俗的说就是,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不践生草、不履生虫”,如同一位仁厚的公子啊!
我也是现学现卖。哈哈!
2
麟趾的剧情参看豆瓣介绍如下:
皇长子贺泰早年因罪被流放,时隔多年重新回京,面对京城暗潮汹涌的局势,势单力孤的他在几个儿子的帮助下东山再起。
贺泰三子贺融,幼年时落马致残,间接导致嫡出兄弟夭折,加上母亲因罪被勒令自缢,素来不为父亲贺泰所喜,贺融一心一意想为母亲洗脱罪名,恢复名誉,故全力辅佐父亲登上皇位。从贺泰恢复爵位开始,各派势力围绕皇位展开一系列明争暗斗。
主动请缨,出使西域,烽烟将起,立志天下,也许从贺融自皇帝手中接过含光剑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必然不同凡响的一生。
晋江文学网的简介则简单的多:
世人都道,贺融样样皆好,唯独一样,美中不足。
打从落马致残的那一日起,他的人生似乎就注定坎坷伴随着峥嵘。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3
最喜欢的章节出现在第十二章。
坚守竹山七日,贺氏一家终于等来魏武侯张韬驰援。父亲贺泰与皇长子贺穆、二子贺秀出城迎接。守城苦战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皇五子贺湛独自靠墙坐着,动也不动。刀就在手边,上面的血迹已经干涸。只有坡脚的皇三子拄着竹杖过来,一手竹杖拄地,另一手抬起贺湛一条胳膊,横过自己肩膀,将对方搀起来。然后两个人相互依搀扶着走下城楼。
文中写道:天下人都往繁华去,独有一人,愿在灯火阑珊处等你。
此语极佳,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潮澎湃,居然就这样放下书本来。
眼前似乎浮现出尸横遍野城墙上两人搀扶着下楼的场景。
那时候,也该是微风徐徐;
那时候,也该是残阳如血;
那时候,也该是山鸟归巢;
那时候,也该是炊烟升起。
都知道迎接张韬的重要性。毕竟没有他的驰援,竹山只能失守;毕竟没有他的美言,贺泰回京无望。是的,很重要,贺湛心中明白的很,也并不会生出怨恨来。可是,贺湛毕竟苦战七日,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确实需要扶持。就在这样的时候,三哥贺融放弃露脸的机会,不顾脚疾,来寻五弟。
这份情谊,真的很让人动容。
4
最出戏的一幕出现在番外。
贺湛来寻贺融。这时,贺融已经登上帝位,称作淳化帝。
贺融正在逗十一弟玩耍。书中称十一正在蹒跚学步,按照常识算来应该是一岁多。
然后贺湛吃醋,贺融显摆给贺湛他为十一准备的小册子,用宣纸装订而成,上面各种手绘小画,一笔两笔勾勒而成,有的上了色。比如其中一页就是个小孩童在草地上放风筝,旁边附上一首诗。完全就是给孩子的启蒙书。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张居正。
这位张居正辅佐的是10岁登基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据说,张居正针对朱翊钧专门编了一本书,叫做《帝鉴图说》。里面包含一百一十七个历史事件,每件都有配图。
我去,这种情节也太相似了吧!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国赤壁之战,周瑜对曹操,曹操被火烧连环船;明朝,朱元璋对陈友谅,陈友谅也曾被火烧连环船;王守仁对朱宸濠,朱宸濠同样发昏,也将战船连接成方阵,结果都知道了。老师曾教导说读史能够明智。果然,时代不同,似曾相识。
5
皇三子贺融与皇五子贺湛的情谊自然是最有看点的部分。
从共患难(一家被贬)到共进退(竹山守城),到贺湛为了贺融陪同到北方涉险,贺融为贺湛谋划安稳南方。一步一步都是情谊。
即便如此,贺融因为形势所迫没有发兵救援的时候,贺湛也会心生怀疑,专门写了书信来,上书:“为何不救?”
虽然并更没有因此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贺融到底还是伤了心,吐出一口血来。
人与人之间,即使再信任,也会生出怀疑的蛆虫。彻底除掉根本不可能,只盼着在啃掉根基之前全力制止就已经是上上之策了。
惋惜的同时,也觉得,这才是真实吧!
6
女性角色很多。居然还多是强人的角色,虽然有些牵强,到底还是高兴。
比如继母裴皇后,识大体,懂进退,当真无愧国母风范,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来没有想过要立自己的孩子为帝,这份定力,让人佩服;
比如高长宁,原本是富贵人家的童养媳,因不堪折磨,因缘巧合跟上皇三子贺融,出使突厥、学习商业、成为一方商贾。想想也是传奇。
比如真定公主,作为前朝和亲公主,经营几十载,成为东突厥的实际掌权人;
比如归义夫人,南夷六部之首,凝聚人心,见识卓越,率领南夷归顺;
......
不再是花瓶和宫廷权谋的主角,看着很舒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