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嘲
缺点,容易被人误会的刻板印象,职业
要做好心理准备,运用看场合,有些人不配你自嘲,要保护好自己。
有些人蹬鼻子上脸。
自嘲吐槽结合,减少攻击性。
先把自己说一说,再说别人。心态上真诚坦然。
2.打破思维定势
预期违背
现实中不常见的。比如正方形自行车。
找到预期,逆向思维。
比如结婚的时候女方对男方有很多要求。可以反过来想,要是男的对女的提出效果会不一样吗?
语词重点。铺垫,态度偏向。
3.改变默认事实
把最正常,不合理,不可能,不相信的的答案写出来。
选素材
如何把悲催的故事说搞笑。
1.尽量避免个人化
2.不能太悲催
3.你得接受。你是学生,可以讲挂科。
如何变搞笑
1.把悲伤的事情,用积极的态度,无所谓的态度说出来。积极得瑟不要脸的讲述惨淡人生。
比如有人问国足队长,你对世界杯有什么感觉,他说能有什么感觉,他都没踢过。
2. 把负面情绪形象化、具体化。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你的负面情绪表现出来,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你的情绪。脱口秀大会第五期韦若琛有一个段子:对我来说呢,其实你们可能没看出来我是一个宅男,我知道很多人想到宅男就会觉得不出门,没有朋友,每天都在跟家具聊天,其实就是觉得宅男有神经病,你说是吧话筒。(取自《脱口秀大会》音频)说宅男有多孤独,观众是感受不到的。但是用一个例子把孤独演绎出来,观众就会理解宅男的孤独,会有不错的效果。
3.提出方法。不一定要解决问题。反差。
4.第四个方法,把握好提及的时机,在谈论某件毫不相关的事情时,突然插入自己的槽点,给观众造成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吐槽大会里经常会用到这个技巧,比如吐槽大会中吴宗宪的段子里,就用到过这种方法。吴宗宪和周杰伦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心的事,吴宗宪卖公司的时候,把周杰伦一起打包卖出去,而且周杰伦结婚的时候没有请他去,所以传说里他们的关系很差。在一个段子中,吴宗宪提到了蔡国庆,但是话锋一转,把话题转到了自己身上。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条段子:蔡国庆在节目里面说他以前是李连杰的师弟,wow,这个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我每次面对不认识我的观众,我也会这样介绍我自己,你知道吗?我以前是周杰伦的老板。(取自《吐槽大会》音频)听完之后,是不是有一种“这里竟然能自黑?太好笑了”的感觉。
工具3
优越感
区分群体。
工具4
人设。
找你与众不同的点,别人一看就能看出来。
必须切合实际,比如胖,比如man,比如
越有缺陷的外貌特征越适合成为标签
第二种个人标签:背景类的特质。除了个人外貌,其他需要演员通过表演逐步建立起来的,都属于背景类的特质。通俗点儿说,就是“人物”要通过表演来立的。这里面的点包括:身份、学历、职业、性格、年代、爱好、故乡、幻想、口头禅、家庭背景等等。如果你实在不清楚自己身上哪些特质比较明显,可以去问问你的朋友们。
强化人设:
突破人设
真实
5降低观众期待
不要说提高观众期待值的说法,比如,有个笑话特别好笑。
第二种方式,铺垫不能长。段子的结构分为铺垫+笑点
第三种降低预期的方式,是身份上的降低预期。
6.脑洞带入
脑洞代入的第一种模式:把虚拟人物或者虚拟人格代入一个真实场景
把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就是一个典型的把人物代入到一个不属于他的场景的做法
大家平时练习使用招的时候呢,要多在脑子里面想一个词组,就是“what if…”就是如果这样了,这个场景会怎么样,比如说,如果李诞突然眼睛变大了会怎么样,如果让王建国去吃素会怎么样,如果让池子穿越回清朝在后宫当妃子跟魏璎珞吵架会怎么样,你会发现,哇,脑洞越大,幽默的元素就会越多!希望大家经常锻炼脑洞,能够经常使用脑洞带入这个幽默小工具。
7.撕掉你的标签
1.“你说的都对”的态度。这就相当于相当于把这个标签从自己身上撕下来,直接甩到对方脸上,你不是喜欢看我的标签吗,我就让你看个清清楚楚,甚至我们还要把这个标签绑在箭上射回去,扎透对方的心,把扎心的效果十倍奉还。
第二个层次我们想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利用别人的标签。利用别人的标签最好的方法呢,就是看上去好像要把标签撕掉,但是实际上是撕掉之后又贴回去了。
第三个层面呢,就是想跟大家说说,如何彻底的撕碎一个标签。我们刚才也说了,很多标签也不是真的,其中一定会有一些荒诞不经的地方,撕碎一个标签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标签中自我膨胀,就像吹气球一样,让荒谬的地方不断被放大,最后这个标签就自己炸掉了。
在使用这个工具时,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这个标签的特色程度
7场景化
有时候单纯描述一个有趣的理论或者观点,只有一句话,语言再精准,也无法让听者感同身受,会让段子原本可以达到的效果损失大半。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很多人一上来就说,我的老板很讨人厌,他会假装想和我们做朋友,找一些无聊的话题。这个是个不错的点,但是这么干说,其实观众很难体会到老板的那股讨厌劲儿,只会点头表示同意。这个时候,你需要代入到一个场景中,把老板的感觉演出来,这效果才会好。所以场景化其实是在你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理论或者观点之后,在此基础上,把你的理论和观点展示出来,把可挖掘的笑点都挖掘出来的一个工具。
第一个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同一个的观点。
可以用第二个方法,就是给这个场景增加更多细节。
第三个方法是,把段子还原场景的时候,用肢体上的动作去辅助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