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家幼儿园里,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孩子们的作品充满稚气,但特点各有不同:有的画的是蓝天、白云、绿草地,有的画的是自己甜甜蜜蜜的家庭;还有的画的是自己的样子……当老师看到一幅署名为“珍妮”的画时,不禁猛地皱起眉头。
这幅画上线条横七竖八,颜色涂得乱糟糟的,根本看不出“小画家”要表达的是什么,老师看着这幅画,不知道应该怎样讲。盯着画上乱七八糟的颜色,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合理的点评方式。
老师举起画,问全班小朋友:“大家数一数,在珍妮的画中能找出多少种颜色?”孩子们都瞪大眼睛,伸出小手,一种一种数了起来。最后得出一致答案:24种。
老师高兴地说:“珍妮将彩笔盒里的24种彩笔全都用上了。她是我们这次绘画课颜色用得最多的小朋友。”老师看见下面的珍妮小姑娘激动得满眼泪光。
如果老师直接说:“你画的太差了,一点水平都没有,你没有这方面的天分……”那么可想而知,那个女孩有可能从此不再画画,但老师通过陈述事实,表达感受和期望,用了鼓励的口吻代替了批评,保住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让女孩相信自己可以画画,这样说不定她会是明日的画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出错时,你会一针见血地说“你错了!”还是说“你也许这样会更好呢?”显然,前者给人的感觉是盛气凌人、不可理喻,对方本来因为失误已心情低落,这个时候你再插上一句“真笨”之类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最糟糕的是,你采用直接的批评方法,不仅学生听不进你的正确建议,还可能出现逆反心理。作为教师,灵活使用批评方式,通过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保住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表达期望,会让批评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学生的自我价值+表达期望。
(1)陈述事实。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学生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这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学生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学生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学生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学生的自我价值。这是说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学生,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5)表达期望。这是告诉学生,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依然对他有信心,并且你还期望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
批评是在感情强烈、情绪激动的状态下常用的一种谈话方式,它犹如一剂有强烈刺激效果的药物,用之不妥,可伤害人、毁灭人;用之得当,可影响人、成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