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到死,我们谁都躲不了。
从生到死之间,经历身体的衰老,我们谁都躲不了。
从生到死之间,我们能跨越躯体的大病吗?
从生到死之间,除了变老,可能还有大病,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留下什么?
从生到死之间,是一天天的日子。日子不变,日子沉静,日子是一个巨大的虚无空间,静默不语。而人心,一直在变。或平静喜悦,或激情满满,或琐碎无聊,或空虚寂寞,或百无聊赖,或烦躁不安。
似乎大多数人的日子,都是鸡零狗碎的。该如何在鸡零狗碎的生活里安放自己的身心?
是每日在家庭里争执这个花瓶怎么摆、那个零食不能吃,还是跟朋友同事家人或抱怨或点评这个人差劲、那个人脑子有病?
是安心投入为家人做每一餐美食,还是安心于饭后散步、洗漱、听音乐、亲子游戏、睡前阅读?
是每天写写日记清清心灵,还是规划一下明天的事情?
是心怀感恩、满足于每一日的重新开始,还是心怀苍远、树立志向、踏踏实实地朝着目标方向迈进?
可是,又该如何让自己的行为习惯、思维认知与领导、同事、家人、室友的生活习惯、思维认知和谐共处呢?
在公司里、在合伙人之间,大家会事先约定彼此间的合作章程,这是一个约束,指向共同的目标,目的是共赢。
公司是最小的经济体单位,一个家庭,是群体最小的组成单位。在关系管理上,家庭管理和公司管理有类似有不同。
不同点是,家庭里除了有共同的目标章程,还有爱和忍耐。
相同点是,公司和家庭有着共同目标下的约法章程。否则就是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各种吵架。目标没有了,时间耗散了,生命暗黑了。
那该如何管理彼此间的言行呢?提升认知,共同进步。否则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和认识,永远达不到同一个层次,而产生认知差异,进而心理较劲,而吵架而争执对错。如此,又是内耗。
约束管理自己的言行,挺难的,因为人都有个不服输的小我,所谓讲道理。很多人,拿着道理或正确观去为难人伤害人。
管理自己的身心言行,即是修行。圣人先贤、有所成就的伟人,大都放下了小我,心中满山水浩天地,以真我、大我为导向而活。
从来不关心人际沟通和关系维护,一直直筒子。最近读《道德经》,越体会越有味道。今儿想起毛爷爷说“与人斗其乐无穷”,似乎明白一点点了。人心惟危。
开始不关注别人怎么怎么了,越来越多关注自己该做什么了。做对的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哪怕归档资料这件被很多人看不上、认为体力活、无聊的事儿,我也可以静心去整理,从中发现一些什么。感觉自己又有进步了,很开心。
昨天突然想起前面看不懂、不理解的书籍《卖掉法拉利的高僧》里的那条亮闪闪的小路,原来那是每一意识在当下的之行,那是每一个当下的喜悦,那是一条真真正正鲜活的生命之路。
而且这条小路,是那么平静喜悦,却又绵延不绝、际无边沿。
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我再去看看外面的人、外面的事,喧嚣、热闹、沸腾、嘈杂,如同小石子投入大海,水圈儿无音。拿着大刀的人,我躲开你。真诚含笑的人,我拥抱你。困难痛苦的人,给予帮助。
虚怀若谷,真诚向善。做想做的事,谁该说的话,习该修的学。像水一样浸润,无声却有力。像鹰一样搏击,目标所向,坚韧逍遥。
在生和死之间,我不想留下什么,做这样一个人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