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的听力丧失,他的视力就会超乎常人,眼睛会为他找回那些丢失的声音;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无法看见,他的听力就会特别突出,耳朵会代替他去听那些他的目光抓不到的色彩。但是,如果一个人又盲又聋又哑,听不到,也看不到,他的整个世界都是不仅是黑暗的,而且是没有光亮的,他该怎样生活下去呢?
海伦·凯勒就是一个这样的生命。她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和声音,但是她却给世人带来无法复制的震撼。
她活了88年,有87年又聋又盲,却成为历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华文出版社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集结了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和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整呈现了海伦·凯勒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读罢此书,得以窥觊海伦·凯勒的成长及思索,你不得不被她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同时心中充满力量和温暖。
一、 一场大病,夺走一个孩童的花花世界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于美国南部的塔斯甘比亚镇,她并非天生聋盲,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高烧夺走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她在书里说,在仅有的19个月的光明里,她记得宽广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争奇斗艳的鲜花。这一点一滴都铭刻在她的心上。
读到这些内容,不得不多想一步,19个月的孩子真的记得那么多么。会不会是她对幼童时候的一种想象,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太残忍了,转念一想,又觉得可能是因为她在19个月之后没有了画面和声音的记忆,所以对曾经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都在心间做了收藏,比普通人要记得更为牢固。
在那以后,海伦·凯勒忘记了她曾经学过的字句,又回到了婴儿的蒙昧状态。在一个没有声音和阳光的世界里慢慢摸索。
她用手去触摸各种东西,了解它们的用途,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当她意识到别人都是通过嘴巴来交谈,而自己无论怎样蠕动嘴唇都无济于事的时候,她愤怒,又踢又叫,直到筋疲力尽。
小的时候,海伦·凯勒脾气特别暴躁,她身体结实又好动,喜欢我行我素。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全家人都宠着她,更长了她的气焰。一个无法沟通的孩子,还能怎样要求她呢?只要遂了她的愿,别人都可以让步。
二、 一位老师,生命中注入别样的乐曲和光明
莎莉文老师本身也是半盲,她曾经完全失去视力,经过多次治疗恢复一些,她在盲人学校学过盲人手语,接触过一个又聋又盲的老人萝拉,在准备成为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之前,还搜集资料,做了大量功课。恐怕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她决定到美国南方这个小镇来做家庭教师的时候,她的一生就和海伦·凯勒再也分不开了。
第一次见到海伦·凯勒的时候,莎莉文看到的是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孩子,还以为没有人管她。后来才知道,海伦就像一头小野兽,她太调皮捣蛋了,没有人能管教得了她,谁想违背她的意思,她就会暴怒。
当莎莉文老师看到海伦学着妈妈的样子带着帽子摸索着去照镜子的时候,她知道,海伦非常聪慧,她坚信,海伦可以用手充当眼睛和耳朵,学习读和写,手会为海伦打开枷锁,找回自由。
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教育是一个洋娃娃开始的,她在海伦手上一遍一遍拼写“DOLL”,又一边给海伦玩洋娃娃。海伦可以学会拼写,但是并不明白含义,为了让海伦明白这个字,她抢走了海伦手中的娃娃,在海伦手上开始拼写,让海伦加强字与实物的联系 。
但是海伦并不懂,她只知道有人抢走了她的娃娃,她开始愤怒,紧握拳头,扑向了沙利文老师。
这样的斗争不知进行了多少次,直到遇见了“水”。沙利文老师把海伦·凯勒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让水流过她的手,同时给她拼写“WATER”,一遍又一遍,海伦就在某个瞬间,恍如如梦初醒,她突然明白了,这个从手上流过的液体就是水。原来万物都有名字,都可以表达和拼写,她手舞足蹈,开始要求老师教给她更多。那一天,她学会了30个字。比过去所有时间学得都多。
莎莉文老师知道大自然的重要性,她经常带着海伦在自然界中边游玩边学习,她抓取青蛙、抓蟋蟀给海伦抚摸,海伦学习了自然的声音,学习了地球的浩瀚,甚至还有算术。
接下来的几年里莎莉文带着海伦获得非凡的成绩,引得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她甚至教会了海伦说话,使她成为历史上第二个能用嘴巴说话的聋哑者。
当海伦12岁的时候,她宣布她要上大学。最终,海伦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
三、 一生向上,为世界带来永恒的温暖
海伦·凯勒对读者是非常坦诚的,她并没有渲染大学生活全是美好,而是真诚地提出,大学也有不利之处。“一个人忙于机械地听讲,一边急匆匆记,是不可能把多少心思用在考虑讲课的主题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的。”
虽然她这样想,还是完成了大学学业。大学中的教材很少是盲文的,海伦必须请别人把内容拼写到她的手上,可想而知,她要比别人多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
海伦也曾懊恼过,想到她要困在房间中用几个小时弄懂几个章节,而其他同学却可以在外面嬉笑和舞蹈,她也会愤愤不平。
“既然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任何捷径的,我就得走自己迂回曲折的小路。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爬不上去,撞着意想不到的障碍就发脾气,接着又制服自己的脾气,然后又向上跋涉。”
名人都是血肉之躯,有烦恼有困惑的时候,就像是宫崎骏在创作的时候也会不停地说“好烦啊”。那些美丽的成果的背后,不知是多少孤独的夜和数不清的汗水,多少次的挣扎犹豫甚至数不清的放弃的念头。但是,只要前行的脚步未曾停止,一切就都有可能。
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四处演讲,把自己的故事传播给众人,促进美国盲人事业家协会的成立,并且四处奔走,为盲人募捐。原本多个版本的盲文得以统一,第一座美国国立盲人图书馆成立,都与海伦·凯勒的努力相关。
海伦·凯勒热爱文学,喜欢创作,一生写了14部著作。她说“文学是我理想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我享有一切权利。” 在她的作品中,你很少能看到抱怨,更多的是一种坚定而温暖的精神。她从不把努力夸张,只是只言片语告诉我们,她经历的痛苦。甚至,她不认为那是痛苦,她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有趣。
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篇散文中也可以看到,她对这个世界是那么热爱。第一天她想去看人,看她的老师、她的朋友,长久凝望;第二天她要去看博物馆,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看看地球的历史;第三天她将看一看城市,看看为生活奔忙的人们。
读海伦凯勒的故事,让人内心感叹。人,能健全地活着是多么值得幸福的一件事。我们能看到的地球上的山川大河,能听见空气中得鸟语花香,能很轻易地与人交谈,读书认字。但是,我们总是不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好像这些生来就装配好的功能根本不值一提似的。
人生疾苦,总会遇到各种不顺,有的时候,心灵经受不起打击,总想一走了之。其实,我们谁都不会是这世上最不幸的人,总有人比我们要经历很多苦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下去。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到:“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活着,不是为了成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不是为了爬上多高的职位,而是为了去看去听去体验,享受造物主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所拥有的身体就是最大的资本,是最值得骄傲的。
生命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就去享受什么。像海伦·凯勒这样,心中充满大爱,就不会计较一些生活中的不如意。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大自然,爱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