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长大,成长中的小烦恼和小问题不断,而他们也终将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慢慢成长壮大起来。
朋友的孩子刚换到了一个新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师生,新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除了新鲜以外,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新的适应过程。因为现实总是会和想象有差距,而且没有一个完全理想的环境存在。
果不其然,同学各自秉性不同,又特色鲜明,小排挤小矛盾不断,让孩子有些崩溃地电话向妈妈诉苦……
好在这位妈妈没有指责,没有教导,只是静静听孩子哭诉,安慰,却很无奈和自责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也无法把她引导出来。
其实,遇到这样的情景,成长中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难免会招架不了。而孩子的哭诉,更像是一种情绪上的寻求认同,情绪的发泄,情感上的呼求。
这时,我们首先要表达无条件的接纳,给他情感上托底的感觉,很多人会担心“无条件的接纳”会不会惯坏孩子?让他形成依赖性,遇事就逃避呢?
其实,人在遇到事情时,会将很多能量浪费在了情绪内耗上,从而没有力量去应对问题。而这种无条件“被爱、被接纳、被支持”的感觉最能安抚情绪,当情绪内耗没有了,整合好杂乱的内心,人才会更有力量去面对问题。所以,无条件的爱,就像港湾,就像能量补给站,有了它,才会重新备足粮草披挂上阵!
有了这个打底,孩子才会更有底气去继续打怪升级之旅。
同时,有的路,注定单枪匹马,我们替代不了;就像对孩子的生命而言,我们永远只能是配角。
有些苦,我们就得眼睁睁看着她去吃;有些关口,我们就得眼睁睁看着她咬牙坚持。
直到让她在一个群体和环境里,在高低中,在强弱中,在复杂交织中,权衡取舍,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平衡。很多时候,孩子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坚强,同时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
这种练习,从小的时候开始会更好。
就是要眼睁睁看着他,在再三的叮嘱下没有带伞就上学了,一场雨的淋湿,或许会让他下次想着带伞,为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一场雨,或者会让他收获共用一把伞的友谊。
饭卡没有钱了,偏偏到月底又充不上了,耽误孩子吃饭了怎么办?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找老师还是去给孩子送饭?
其实,不妨放宽心试试,给孩子创造一次应对临时小危机的机会。且看他如何处理?说不定下次回家时会很自豪地告诉你“这点小事,我搞得定。有老师,我还有哥们儿,这都不是事儿。”实在大不了,饿一顿肚子,他自然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关键时候,谁的帮助,都不如他自己有能力自助。
跟同学间的打架,就是要让他知道人有强弱,知道素质有高低,知道隐藏在各种关系中的规则。
生存的技能,只有在现实中练就。我们盖不了一座遮蔽他整个世界的温室大棚。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自己的强大,来自于自己抗击风浪的实力,这种或刚性或柔韧的实力,不是天生的,需要一招一式在现实的摸爬滚打中练习。
有的路,注定单枪匹马,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拿走你的坚强。就像没有人能阻止你凯旋后的强壮。
鸟儿站在高高的枝头歌唱,不是信任脚下的树枝,而是信任自己的翅膀。
面对孩子,给他爱的底气,告诉他“一切有我在,你值得去尝试全世界。”然后看着他在生活的风浪中不停折腾,直到有一天,他会用强大的背影在你面前渐行渐远,并告诉你,不必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