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插坐学院何川老师的直播继续,主题是《如何从不同维度理解一家公司》。
今天的课前思考问题有4个,
1、为什么京东和亚马逊,曾经都很重视图书业务?
2、为什么当当卖书却没有任何前途?
3、为什么淘宝和天猫起家,都没有靠图书业务?
4、聚美优品之所以没落,真的是因为产品不好吗?
老师指出,理解一家公司的核心思维就在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靠单一维度的竞争力,取得长期的市场胜利。
1、一家公司的价值,主要由什么决定?
中欧商学院的龚焱教授曾指出,创业的本质用4个字概括,就是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的空间取决于2个基本变量:识别用户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所有的需求都不只有一个解决方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605/eae6980709a71794.png)
最终价值空间的大小,由长方形的两条边决定:一条边是解决方案覆盖的受众多少,即所谓的用户基数,另一条边是对单个用户提供的价值大小。
所以我们做企业要想做好,就要努力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大的用户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605/3856e97ae117b5bb.png)
小米这两年的发展思路:
用户基数扩张:扩充品类,进入海外市场
用户价值增强:丰富购买选择、提升购买体验,开了线下店。
何川老师在举了这些例子之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针对用户价值的解决方案,又包括哪些具体要素?
这就引出今天的第二个要点:
2、如何从不同维度,理解一家公司?
何川老师指出,可以从4个维度理解一家公司的竞争力:
1、研发生产能力:标准化产品 › 非标准化产品
全聚德:非标准化产品
海底捞:标准化产品
扩充品类,就一定会带来更多的用户,以及更高的用户价值吗?
马云曾经说,大家说海底捞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海底捞实际上是一个制造业企业,只是端到桌子上那一刻是服务员帮你端上来而已,它后面的采购、生产、材料整个就是一个制造业的过程。
2、市场覆盖能力:自建渠道 › 租用渠道 (注意理解线上平台)
分众传媒:自建渠道(A股市值:1500亿)
蓝色光标:整合服务(A股市值:110亿)
分众更多的是销售型公司,广告渠道公司,分众的复制性极强。
分众被阿里巴巴战略入股150亿人民币,分众CEO江南春说,我们与阿里这样拥有强大数据能力和云计算能力的集团合作,未来将建立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精准广告分发系统。
算法体系可以让分众传媒的业务如虎添翼。
小米手机当年是靠什么起家的?又是怎么被vivo\oppo吊打的?
要知道哪怕没有创意,只有渠道都能赢。
雷军的话指出了小米能够成功逆转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过去几年里专注于电商,但有一个天大的缺陷,电商只占商品零售总额的10%,到今天为止,90%的人买东西还是在线下买,也就是说就算线上100%是你的,你也只有10%的市场。
自建渠道的效果要远远大于租用渠道。
蓝标没有渠道,只能用自己的创意和解决方案来做事。做的很辛苦,却跟分众相差甚远。
3、体验交付能力:标准虚拟交付 › 标准实物交付 › 非标准实物交付
标准虚拟交付:Netflix
标准实物交付:万达院线
非标准实物交付:德云社相声
非标准虚拟交付:网红直播
Netflix是一家纯会员付费式的视频公司。只要你每个月交8至14美元的月费,就能看 Netflix上所有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等内容。没有广告,也可以在电脑、电视、手机等等设备上跨屏幕体验。月租高低只跟影片清晰度有关,内容是全部开放的。新会员还可以免费尝试一个月再付费。
目前, Netflix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2亿的付费用户,其中美国和海外用户基本是一半一半,构成非常健康。Netflix年收入已经有110亿美元,而市值在2018年年初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如今任何一个好莱坞大制片商的价值都被 Netflix甩到了身后,再涨50%就要超过迪士尼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605/5fef7c733a6542d6.png)
这时,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麦肯锡进不了全球500强,而埃森哲可以?
麦肯锡:服务交付(团队杠杆)
埃森哲:产品交付(产品杠杆)
什么叫“产品杠杆”?就是当你有了一项坚实可复制的“能力核心”后,你可以试着把它变为“产品”,脱离“服务”这种交付方式,脱离对人类时间的依赖。产品杠杆,相对于服务杠杆,在复制做大的空间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体验交付效率呢?
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空调一定要安装到墙上?
为什么汽车一定要烧汽油?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一定要个大电源?
4、客户复购能力:长期消费 › 阶段消费 › 偶发消费
何川老师指出,如果你的产品不需要持续研发,客户就会持续复购,那会是很厉害的公司。
老师分别举了茶叶、茶杯,咖啡、马克杯两组例子。
茶叶和咖啡是客户会持续复购的商品,而茶杯和马克杯则不是。
如果从客户生命周期理解复购能力,消费大概可分为三种:
偶发消费:健身/针线包/度假旅游
阶段消费:婚恋孕婴/升学/驾校考试
终身消费:出行/外卖/日用百货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605/b005371a8fc90436.png)
交易是所有生意最高级别的竞争。
何川老师以几个企业为例,来说明上述的消费分类:
猪八戒:偶发非标准品消费为主
好未来:阶段标准品消费为主
天猫超市:终身标准品消费为主
这时,老师再次提到了那个课前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京东和亚马逊,曾经都很重视图书业务?貌似图书属于电商里面不太赚钱的业务啊。
答案就是,因为图书是终身的高频消费,图书的交付效率高,交付体验标准。
何川老师指出,一家公司的价值,是好多维度的竞争力相乘的出来的结果。
如何从不同维度理解,知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呢?
比如可口可乐,是标准化产品,用户会长期复购。
如果要进入耐耗品领域,就做车子、房子和宜家这种产品。
巴菲特为什么长期持有可口可乐?
1、市场需求非常稳定,消费者会长期需要碳酸饮料。
2、品牌领先,甚至市场垄断,保证了持续销量和定价权。
3、公司维持增长和发展所需要再投入的资金很少。
西贝莜面村的优势又在何处?
核心就是,流量中心,标准化菜品。
我们看到,他们的店一般会开在有大流量的购物中心,据了解,西贝每年有超过5000万次的到店流量,西贝很多新店都开在最有人气的购物中心,且西贝的菜品少而精,上菜快,供应链简单,可获得很大的翻台率。
乐高积木的优势呢?
产品标准化
体验游戏化
复购能力大增
1954年,乐高开始从生产单个玩具,发展到创造整个游戏系统。如果乐高积木都不再孤立,而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的,那就意味着乐高积木可以不断扩充,也就意味着巨大的重复销售的机会。实际上,每发布一款新玩具,整个乐高世界都在随之扩张。
好未来VS 尚德机构
如何不形成综合购买体验,品类越多,公司运营效率越低
凡客VS 天猫
拼多多VS 淘宝VS京东
拼多多是食品批发,淘宝是女装一条街,京东是家电卖场。“食品“比服装高频,更比3C高频,而拼多多用户能够如此之快地”繁殖”,其实是因为他搭载在这样一个场景下,选择了一个极其高频的品类--瓜子零食水果。
iphone4个维度都很强,且手机客单价高,说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靠单一维度的竞争力,取得长期的市场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