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有一个术语叫法执,即对周遭事物的执念。执念常常使一个人痛苦、自我等。
比如,一位先生认为白开水就是健康饮用水的,非要等到口渴才想起来去打开水,打完后还要拧开盖子,等一段时间让它自然凉,以至于每次想喝水,却喝不了,很尴尬。
还有另一位大叔,喜欢收藏名画,整个房间贴满了画,本来大白天的,房间却乌漆麻黑,有天医生建议他多出去走走,他不听,继续我行我素,后面房间里的画作堆积如山,后面由于长时不见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得了抑郁症。
现代社会有个现象,就是得到了还想得到更多,不满。仔细想想,你所进购的物品,这真的让你方便吗?可能用一两次就放那了。比如,书本、豆浆机,衣服等。随着物品的增加,虽然是为了生活更方便,满足基本需要,但也要稍微控制下吧。
而且会发现,备置越多东西后,可能就越害怕损失它们,从而成为金钱的奴隶。《道德经》中有句话叫知其荣,守其辱,即要守住现有的功名,也要能够忍受它们给你带来的巨大压力。
所以,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权衡利弊,就是有智慧的表现。
比如,吃饭,快饱后允许它剩下,打包放到下餐吃,若过期变质就舍弃,还能吃就热下再吃。
有一位读书博主的人是这样干的,由于书太多,每月专门拿出一天时间送粉丝书或自己出快递费卖掉它们,不要抱着能赚点钱的心态,单纯只是为了让书房空出来。
他读书也是如此,很随性,没有压力。读到有感触的地方,或者带给自己一些改变就知足了,要是能输出一篇文章那就更好了,哪怕是没读完或者买书的时候价格太贵,没关系,换下一本读。
记得一位老师分享的一句话,读书是把世界读大,心智读宽,像大海一样容纳万物,有觉知地看待当下,从而活的更有意义。
用这个心态去面对事情也就没那么焦虑了,比如多买了两箱牛奶,没事,不过保质期就行,一天一瓶,两个月左右就完了。
还有废弃的衣服,用剪刀剪成抹布,或者做成拖把拖地也不错,实在是多了的话就扔掉吧,记得下次少买点。
因此,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有选择地取舍,有觉知地生活在当下,让自己松紧有度,最终趋近于适合自己的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