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激情的落地,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歌一曲。在正式推进试点的第一周,各种问题如约而至。管理团队的打样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我们要稳扎稳打。
参与试点部门,采用了不同的推进路径,这一点我觉得是试点过程中很有意义的特点,相比完全的统一,我们尝试了不同的可能,也积累了更多可能的经验。
部门管理团队O的形成,采用的形式和感受,做个简单的复盘是:
启动动作:部门负责人先针对部门的业务热点进行总结,分析,确定部门的业务定位、价值、意义,从自己的角度规划一个蓝图和目标。
差异化推进方式一:
部门负责人围绕自己的O制定了一个详细的KR list,然后对部门管理团队&核心骨干团队展开讲解,具象的KR直接向下传递期望,压力,号召团队成员buyin思考“我在这个O的形成里,可以有什么贡献?” 针对团队成员的OKR,部门专门会议结合部门负责人的点评沟通,最终促成发布版本第一稿的形成。
差异化推进方式二:
部门负责人围绕自己的O确定了一个KR list,但是在KR的smart定义上留了个填空位,然后通过团队会议,大家一起来琢磨,空位填什么具体值会既有挑战又相对有依据,然后各个板块思考在自己的领域又该做什么形成自己的OKR,以此过程促进部门管理团队第一稿的形成。
比较好的收获在于
1.反复会议沟通,共创OKR的过程中,一些认知更进一步对齐:比如OKR和KPI的关系,实际应用又是什么样子?参与成员表现的合理预期?(OKR是发展高内驱力成员的有效手段)
2.进一步落地的工具机制做了更多澄清(公开,协同,社交的满足)
3.几种不错的实践手法,比如O的签名认领仪式,比如部门OKR的启动仪式。
最大的感触:OKR最终的版本不是最重要的成果,不管怎么推进,大概率最后的呈现形态都可以很好。更关键的是共创的过程,怎么充分让团队成员一起参与进来,思考,讨论,具象,才是更有价值的一步,正是这一步在体现OKR的管理哲学——自主与联结,自下而上的共创。
因此,也蛮想给参与试点的管理团队点赞,大家务实的试点态度,带给了这一步试点更生动的总结。
一些偏离:
1.没有按照原定计划推进到全员——过程发现管理打样需要更加细致,所以推迟了全员通晒的节点。
一些优化可能机会:
1.员工层面的认知,还可以再深入,打样是一方面,持续的认知影响可以再多做思考尝试
2.可以尝试用产品运营的思路再反复锤炼员工的参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