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周事情很多,但是我好像一直在焦虑地玩耍着,每天都熬夜,每天晚上回到寝室之后就什么都不干,每天上午都是睡眠不足浑浑噩噩的状态。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不超过3小时。
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理直气壮地玩耍着,哪里来的淡定的底气。
晚上跟师妹小常约了讨论室,她这周二要在组会上汇报她的毕业论文选题了,但她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所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我觉得这种头脑风暴是一件很有意思、很快乐的事。
她先把她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动机讲了一下,主要是看看逻辑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我本人逻辑也不是太好,我听着觉得她的逻辑很对。虽然小常对自己的研究动机中的有一环不是很满意,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献来支撑它,不过不要紧,我觉得已经很完善了。
小常比较困扰的一点是她找不到相近的文献,实际上这几天让她最慌张的是她找不到自己的idea应该在已有文献的哪个位置,好像从来没有人研究过她想研究的这个问题。再加上研究背景是中国独有的政策,外国相关文献就更不好找了。她说她目前只在知网上找到了几篇看起来有点像,但是期刊一看就名不见经传的文章,这样的文献在导师那里估计很难过关。她需要一些比较高端的文献。
我听了她的研究动机之后,想到前两天看AER和JPE的目录的时候,好像看到过学历和劳动力市场错配的文章,当时我因为对这个话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就跳过了没有记下来。于是我建议她翻一翻那些目录,也许可以找到。
另外就是她研究的机制其实是家长和学生对教育回报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导致他们对教育投入发生了变化,所以教育预期这个点可能也是有点相关的文献。这个我正好前两天记下来了两篇,就直接把标题给她了,也许能有所帮助。
我们大概讨论了一个半小时,模型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个队列双重差分法,完全可以参考AER知青下乡那篇文章,只有一点比较麻烦,就是CHIP数据年份不够,做不了平行趋势检验。不过这也是后续才要思考的问题了。想想我自己的那篇文章也是没法做平行趋势检验的,导师也没有否决它,所以应该问题不大。
又跟我现在的博士班里同学小杜讨论了两道高微课后题。在晚上八点,我们就打道回府了。
从八点到十点半,我拿了个快递,吃了个苹果,喝了牛奶,看完了手头在追的小说更新,看完了昨天找到的完本小说的全部,洗完了澡,终于开始看周二公共经济学需要看的文献。
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第二个问题,于是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周二要听三组小组的汇报,要给三篇文献每篇提两个问题。第二组的这篇,上次留了一个问题,所以这次只要再找一个。第四组的这篇,上次也留了一个问题,这次要再找一个。第六组的这篇就麻烦了,上次一个也没有留,这次要找两个。
周五的三组稍微轻松一点,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文章各留了一个问题,第五组的文章已经有三个问题了,就不用找了。
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50分,我太困了,决定去睡觉。准备用明天上午一上午的时间把第四组和第六组的文章搞定,明天下午和明天晚上仔细研究和准备周二中国经济专题要汇报的文献。如果明天上午来得及的话其实还可以把周五的两篇也看一下。不过我觉得不一定来得及,毕竟按照今晚的效率来看,一篇文献找问题需要一个小时。
周二一整天都没有时间,但我决定周二晚上可以把高微的前两章复习一下。周三的上午和下午要非常努力地复习高微。周四上午也能稍微复习一点。周四下午考试。
看起来还是有时间的,我可以!我最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