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持续看《养育男孩》,昨天分享的内容里有说到,当母亲突然消失的时候,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伤害,妈妈需要给孩子传递:我可以柔弱,但是我也可以坚强的信念,给予足够的爱和引导。
那爸爸又该怎么去做呢?
1提前“触摸”孩子
现实中有部分夫妻有了孩子之后,似乎都会变成孩子妈妈的事情或者外婆、奶奶的事情,自己倒当起了甩手掌柜。
一旦触及孩子需要爸爸的时候,在旁的爸爸手足无措地以“我不会”为由,更是在孩子出生后保持自己“一家之主”的“威严”不抱或者少抱孩子,有朋友和我吐槽,自己就是“丧偶式”育儿。
也有极大一部分的爸爸,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及经常和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交流沟通,说些爸爸希望你出来以后怎么怎么样,不要让妈妈太辛苦,爸爸会好好陪伴你之类的话。
这类爸爸就像拥有神奇的“魔力”一样,能在半夜把哭闹吃吃不睡的宝宝哄睡,简直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因此,书里也说,不要妄下结论,认为自己笨手笨脚做不来的,要有信心,和妻子或者其他有经验的朋友寻求帮助和建议,给自己鼓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并且为能照顾到自己的宝宝而感到自豪。即便是工作特殊繁忙,也要抽出周末或者假期来陪伴孩子妻子。
这里说的提前“触摸”孩子,不是身体上的触碰,而是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的一个参与,让自己真实地加入到孩子的成长里面来。而不是站在一旁,抱着手在那里泰然指挥。
2抽空陪孩子
即便是工作很忙需要加班,也是需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的,这个时候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孩子。
书里强调,这是底线,也是全书中最重要的一句,陪伴少的爸爸,最终都需要对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买单。
3亲近孩子
有些父亲,包括我自己的,从小就没见怎么拥抱自己的儿子,觉得这样做很娘,可能还会担心孩子因此变得娘娘腔。
这样的担忧其实没有必要,不仅是女宝宝,对于男宝宝男孩子来说,拥抱是一种亲近,更是一种认可和能量的传递。
很多个早晨,遇见我们班的小男生哭哭啼啼地来幼儿园,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极少有能给予孩子一个拥抱作为安慰的,尤其是爷爷和爸爸,可能还拉扯一下吼一句暴力的甚至当着老师面给出一巴掌。
我也发现在家长离开后,如果我发现和他暂时没法交流,就告诉他给他一个抱抱,希望他能好一点,无一例外孩子要么紧紧地回抱,要么瞬时就觉得委屈地瘪瘪嘴然后建强了起来。
作为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亲近不一定都要拥抱,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和他一起玩、一起打闹,也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唱歌或者一起静静地听听音乐。
还要不吝地告诉他,他是多么的可爱帅气、聪明有担当,尤其是父母小时候从没有对自己这样的爸爸和妈妈,更要这样对孩子去表达,必须学会。
当然,实事求是富有感情是重点,不能太过浮夸,孩子虽然小,但是能分辨出言语中的真实和真诚程度。
4放低要求
很多父亲会对自己的儿子要求严格,什么事情都容易引发怒吼,这会让孩子战战兢兢,不够自信和很有压力。
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做些轻松的事情,比如一起散步,一起玩耍做运动等,要给孩子多些耐心,把自己知道的那些关于成长和具体生活技能慢慢交给孩子。
没有孩子是带着向好的期待就能成长起来的,需要的还有家长尤其是父亲的陪伴和帮助。
5与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作为孩子的爸爸,并不能让自己过得太过轻松,把所有的教养责任都推到妻子身上,而应该和妻子一起给孩子辅导作业、为孩子的教育一起出谋划策。更不能打孩子,即便再生气。
这会在前面几点的基础上做到陪伴、亲近的同时,增进和妻子之间的人生合伙人伙伴关系和情感。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珍妮 艾里姆
我是姣姣老师,加入007后立志将写作和思考进行到底的姑娘,欢迎与我探讨更多自我与孩子成长、写作相关的话题。
也欢迎你和我分享自己关于教育的想法,或者加入007与我一起用文字披荆斩棘探索更多。
想看往期文字,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和关注我,我会每周更新,感谢你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