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写了五套中文分级阅读绘本的测评,很多朋友说分析的很好。 但老实说,我家儿子认字进展并不太快。
带娃认字的反思
前段时间朋友聚会,有个朋友家的孩子两岁九个月,汉字居然已经认到了600个字,据说能够大段大段的独立读出故事,我觉得挺惊讶的。
不过,冷静下来,我觉得也没什么。毕竟,在孩子低幼时期,某个方面发展很快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认字的意义并不是单纯的认字,还重要的是跟他的认知相匹配。
所以,我家还是慢慢来吧。
但我觉得,最近认字,有三个情况要反思:
第一是孩子的发音。都说男娃说话晚,吐字不清晰,我家这方面比较突出。再加上儿子非常喜欢科普,语言中夹杂个别方言,又经常说超出年龄段的生僻科普词汇,幼儿园老师提示某种程度已经影响了他在幼儿园的社交。
第二是文化魅力引导不够。儿子始终对诗词和成语故事比较排斥。
第三是认字瓶颈期。我们四五快读到第二本基本停滞不前。儿子对洪恩识字app不感兴趣后,对汉字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很多字书上反复遇到反复讲,可儿子还是有些困难。
说真的,第三个问题我并不太担心。学习有瓶颈期很正常,无非是时间和认知问题。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我倒是觉得有点担心,语言需要表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时候要调整一下学习方式了。
关于教材的调整
我家原来一直用的是《四五快读》,学到了第二册。最近做了调整,教材开始转为《学前快读600字》,同步学习《清华幼儿汉语》,并改变了原有的认字方式。
1.《学前快读600字》
这套《学前快读600字》主要是以认字为主的教材,从小短文开始,汉字重复度不错,有助于孩子在阅读中学会认字。
比起《四五快读》,这套书选取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很多孩子生活化的内容,比如下雨、去公园玩等;又有浅显的故事,比如小马过河等;还有古诗等内容。而比起《直映认字》,这本书的画风更美,对象形字的解释更科学。
春天来了,我们幼儿园班上组织了草头娃娃浇水活动。其中这一课的内容刚好说的就是草头娃娃,儿子很有亲切感。
我家爸爸现在要求儿子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儿子自读,练习认字和自主阅读。我们也顺便听听他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
第二遍到第三遍,我们读一句儿子跟读一句,纠正发音和体会短文中的断句和节奏。
原本我们还想让孩子独立的读一遍,无论孩子年龄太小,配合度也不太高,重复的内容不想一次反复读很多遍,还是慢慢来吧。
每套书后面还有贴纸和小游戏,可以巩固学过的汉字。
2.《清华幼儿汉语》
我家娃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清华幼儿英语。我们都觉得很不错,儿歌朗朗上口,又有相应的游戏拓展。孩子学的很认真,不知不觉也学会了很多儿歌。最近,偶然看到某群提到也有对应的《清华幼儿语文》系列,如获至宝。
整套《清华幼儿汉语》总共6册,配套的还有《牙牙学语》、《早读晚诵》和相关绘本。我家目前看到第二册。
和这个年龄段单纯的认字教材不同,这套《清华幼儿汉语》更像是一个全面语文启蒙的教材,既有儿歌引入的汉字学习,又有相关的谜语和诗词学习。更难得的是,这些内容基本都围绕着某个主题开展。
比如,第二册的《马兰花》主题,以儿歌引入,绘本和视频讲述了雨天大象伯伯庇护小松鼠淋雨生病,小松鼠找马兰花许愿希望大象好起来,老猫希望不劳而获却没有实现愿望的。
配套有“老猫”的认字、喇叭花谜语和关于雨的古诗。
这套书配套了视频,从动画、游戏、舞蹈等方式给孩子综合的启蒙,比较注重孩子全方面能力的培育。
比如,传统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儿歌,不仅有舞台剧和舞蹈表演的演绎方式,而且还增加了父母和孩子的“猜拳游戏”。全家出游长时间坐车,我和儿子就玩了很多遍这个游戏,儿子也很自然的学会了这首儿歌。
又比如,《城门城门几丈高》,表演剧故事性很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兔子国的侍卫要防止狐狸混入兔子国,编了“城门城门几丈高”的口令。可是,狐狸知道了口令,想蒙混过关,却被揪了出来,被“城门底下砍一刀”。我儿子看了视频,让全家人表演这出剧,全家其乐融融。
比较遗憾的是,这套书好像已经绝版了,我是购买的二手书,还是翻印版。有兴趣可以到各大教育类平台或论坛去找找。
关于其他方面的调整
除了语言学习的教材,我们还做了这些努力:
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引导孩子更多的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老师也很给力,给了他一些在幼儿园表达的机会,对语言的流利程度有推动作用。
增加相关文化学习的途径和比例。比如,围绕《清华幼儿汉语》作适当的阅读拓展,读一些成语故事或观看诗词视频。
同步也增加了奶泡泡系列音频的”磨耳朵“。尽可能的让爷爷奶奶使用规范用语。口音无法避免不强求,但关于“颈脖子(脖子)”等非规范用语还是尽量避免。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孩子更顺利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好啦,这就是我的回答了,希望对你有用哦。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个赞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