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紫禁城,除了惊叹于壮丽无比的宫殿群,最令人眼前一亮、引人注目的竟是栏杆。
在紫禁城最重要的区域,几乎到处都能看到他们俊俏秀丽的身影。
说到栏杆,夺宝会联想到栏杆拍遍的难酬豪情,或独倚栏杆的难耐凄清,但在庄严辉煌的紫禁城里,看到这么多洁白靓丽的栏杆,感受他们纯洁好贵之美的时候,还会生出不少问题:紫禁城的栏杆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要用栏杆?为什么这么多栏杆?等等。
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约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就出现了栏杆。
在宏大的紫禁城建筑中,只具礼仪式的审美作用,只有独立的装饰观赏价值的,大概唯有数不清的栏杆了。
最曼妙的是和蜿蜒的金水河连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的栏杆。午门的广场上横着一条弯曲的河,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座只允许皇帝行走的两边石栏杆为精雕细刻的云龙云凤望柱,洁白的栏杆漂在水里,漂在天上,在蓝天白云的波动间隐现。正是有了栏杆这样的呵护与提升,蜿蜒的金水河才有了漂动起来的姿势。
最崇高、最庄严、最壮观的是讲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高高地托起来的层层叠叠的三台栏杆,总计1458根望柱、1414根栏板、1142个螭首组成的三台石栏杆。
栏杆上有云翻卷,云中有龙跳跃,有凤飞翔;青铜香炉有香烟飘扬缭绕,整个儿把天子的宫殿缥缈成天上的玉宇琼楼。
栏杆作为建筑组合中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但有时候在有些位置却是重要的。因此,栏杆往往承担起最独特、最出色的建筑需要角色。
紫禁城中,高台和栏杆早已成为识别和欣赏重要建筑的导引和标志。
就说色彩,那种温润的白,在紫禁城大红大黄主宰的色彩世界里,却白的出色,而当大雪将紫禁城覆盖为白色世界的时候,它们纯净的凸显,更闲显出本色而出色的雍容尊贵。
还有声音,走近那与金水河相伴相生的临水栏杆,仿佛看见琴的弦,琴的纽,听见琴的声音融入水中。走近那高台想拥的朝天栏杆,仿佛能听到无数的笙管齐鸣,听见雄壮整齐的鸣奏曲直入云天。尤其是日落人静时分,天籁与栏杆之音浑然天成。
紫禁城里的栏杆,皇帝的栏杆,可不是用来倚、用来抚的,更不是用来拍的;也没有人敢倚敢抚,更没有人敢拍。
当然皇帝是可以的,尤其是拍栏杆,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行为,自觉在高位上,自以为有能力和权力左右天下,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也不可能是这样的,于是,便只能去拍栏杆了。而皇帝的栏杆太多了,所谓的拍栏杆拍遍,终归只是空话、气话、急话、没办法的话,因而也是发泄愤懑发泄牢骚的话。
仅紫禁城的石制栏杆连起来,就足有十几里长,不用说拍遍了,若是不认真,不用心,若不凝神静气,数遍数清也不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