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以家中小儿子若瑟夫的视角将我们带入故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若瑟夫成长在一个生活拮据、仅能够满足温饱的家庭中,全家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叔叔——于勒,一个曾经品行不正、私吞遗产享乐的花花公子。约瑟夫的父亲在收到于勒寄回来的信后,得知于勒通过经商赚了钱,准备回来补偿自己,于是便将改善家庭境况这一愿望全权寄托在了他的身上,逢人炫耀,甚至还用于勒在信中夸浮不切的承诺诱使二女儿的男朋友向其求婚。而于勒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瞬间高大起来,变成了好心的、正直的于勒。好景不长,在他们一家子前往哲尔塞岛旅行的游轮上,他们发现了于勒,一个衣衫褴褛、正在做苦力的年老水手。这时,若瑟夫的父母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和厌恶,唯恐避之不及。此时在他们心中,于勒大抵又变成了要拖累他们的、带来霉运的流氓了吧。
作者将不同时期于勒在若瑟夫父母亲心中的不同形象形成对比,通过起伏将他们的虚荣拜金、想要不劳而获的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亲情的冷漠。若瑟夫父亲大肆幻想着于勒会带给他们的生活,预支了这“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可能带给他们的好处。在我看来,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意淫,而主角沉浸在经过双重虚构的富贵生活的憧憬中,以至于在美梦破碎之时,完美地向世人诠释了“六亲不认”这个成语,拿自己做了个反面教材。
01. 别让虚荣心牵绊前进的脚步
“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散步”、“于勒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等等细节描写都袒露出了约瑟夫父亲的虚荣心。弗尔丁曾说:“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生活中,我看见许多人都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想要买最新款的手机、穿名牌衣服。仿佛这些会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竭尽全力将自己打扮成高贵的样子,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过得很好”,来掩盖他们满目疮痍、狼狈不堪的生活。这有点像一款被装点得精致华丽的蛋糕,画着复杂漂亮的花样,而事实上却是用快要发霉的面粉和劣质牛奶所制成,或许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但是,绝无回头客。做人也是这样,当你过的很辛苦的时候,不妨试一下,放下面子、减轻虚荣心、卸下伪装,以一个真诚的态度面对自己,或许,旅途中的脚步会变轻盈,但更踏实。
02.“我命由我不由天”
当我们把自己的某种期望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会有两种心理状态。第一种:希望对方靠谱,可以帮自己实现愿望,并一直保持这样。第二种:时刻担心着崩盘的可能性,害怕从中产生某种差错使自己愿望落空。然而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也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下。但是当你放弃自己掌控命运的船舵时,那这就真的变成事实了,谁也无法阻止悲剧的上演,除了你自己。
《我的叔叔于勒》中约瑟夫父亲将改变家庭境况的愿望寄托在于勒身上,结果于勒变成了穷光蛋,愿望落空,新怨旧恨一起发作,失落而又狼狈;《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将给自己幸福生活的愿望寄托在陈俊生身上,结果陈俊生劈腿,被生活逼迫到自己打工赚钱养活儿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小哪吒将命运紧紧握在手里,勇敢吼出:“如果命运不公,那就和它斗到底”的热血豪言,开创了属于他的不朽传奇……当我们将期望加之于自己的身上而非他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勇敢而自信,在冲破层层挑战后,归来仍是少年。
03.亲情不是金钱的牺牲品
马克思、恩格斯曾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在资本主义盛行的年代,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金钱既然能使势不两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反目成仇。约瑟夫父亲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也是因为金钱的作用。如果于勒是以一个富家公子的身份与之相见,这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金钱不是驱动生活的机器,爱才是。总会看见新闻,被报道出来为了钱而去伤害家人,导致妻离子散的事例,令人痛惜与感叹。亲人是我们无可多得的珍贵财富,所以,趁现在,去拥抱一下身边的亲人们吧,别等,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