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谈起来,此生前28年,谁对我影响最大,基本决定了我的人生主基调,我认为,一定是我爸。
但是,我爸其实从我四年级开始,因为要外出工作,就没有在我身边,但是父爱从未欠缺,我能长成一个正向的人,途径其实大家很难想象,基本来自远程电话, 你看,人不是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才能给孩子爱的, 一年只见一次,平时全是电话也可以表达爱,也可以起到重要教育作用。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不大,也非常大,但是今天,我们首先先来说说我爸给我的人生造成的影响的部分方面。
最近,我快要迈进另外一个人生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我爸出面,正儿八经代表“王怡琳的父亲”进行交谈。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我发现我爸还有很多我平时看不到的方面,现场交谈时,我在全程观察,对照自身,且进行学习。我发现我还是太弱了,我爸的功力很强,如果换在商场,我真的败得一塌糊涂。
因此,才有了现在这篇内容,我想就我从小到大,从我爸那儿习得的,对我影响深远的几方面做一个提炼和感悟。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站在未来,安排现在。
他能预测当下做一个决策,为未来,会形成如何深远的影响。 这个未来的时间长度,大概可视度是30-50年。
他不会局限于眼前,无论当下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不会基于当下做过多考虑和担忧,他思考和表达的更多是,当下如何做,会塑造更多的未来。
我爸在交流中说过一句话:我们做父母的,既然预见到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即使现在有难处,为什么不咬咬牙把这些问题提前规避掉。 如果我们仅因为想让当下好过,而做出了一些决策,等以后,我们会不会想,我们做父母的,今天在这儿做的这个决定,错了。
那一瞬间,电闪雷鸣,我发现天呐,这不是和那个老想49年后我会死的我自己的未来逻辑,如此相像吗? 我才发现,原来我这个特质是遗传我爸啊。
站在这么长远的时间维度上考量当下的决定,这个思维逻辑,确实基本可以在我们日常决策中,起到一招制敌的作用。
另外,字里行间,他在表达,要做一个好家长,做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让孩子的未来好,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决定,给孩子的生活留下不好的隐患。
️ 注意力永远放在【有效】上。
我在工作以后,逐渐意识到生活的题,是越做越难的, 慢慢的,在很多方面都会和我爸讨教。工作上遇到难题,讨教我爸;大事上遇到沟通难题,讨教我爸;生活上遇到难题,讨教我爸,总之,只要是难题,就立刻跑我爸那儿讨教, 这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我觉得生活很棒,一点儿都不累,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每次去请教,我都能拿到答案,且是一招制敌的答案,行之有效,并且,不需要做任何多余的动作。所以,对于我爸,我是既佩服又好奇。佩服的是,我爸竟然思维逻辑这么清晰,抓关键能力这么强! 好奇的是,这种能力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怎么样才能习得?
后来,我发现,我和我爸有一个思维上最核心的差异化:
任何事儿,我爸思考的路径是: 此事,关键问题是什么? 解决该关键问题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而我的思考路径除了以上,还会启动我的”余光马达“,解决问题的时候还会思考,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有没有其他的意思,他说话的语气对不对,他这句话怎么这么说, 他说话的情绪和态度如何,你看,我的关注点偏了,关注点一偏,一切都变了。 事儿没解决,可能还伤了心。
后来,我就刻意练习了从我爸这儿习得的,注意力放在【有效】上,不过过多关注对结果不产生影响的信息上,确实,一个人,他的注意力在哪儿,结果就在哪儿,刻意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我解决问题明显更快捷更高效更能直指核心了。
最后,我给自己提出的指导方法是:只要遇到需要解决问题,或者帮助朋友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自己先给一个信号给大脑,方便高效且有效的处理,这个信号就叫【有效】。
️ 永远思维正向
当其他人得知我男朋友要创业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担心的,创业这事儿,九死一生,怕万一我男朋友创业失败了,日后两个人的生活可怎么过。
但是我父亲全程都认为,我男朋友选择创业,这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是好事儿, 丝毫不担心失败,他觉得若一个人先敢想并且能落实行动,那成功的基础要素已经具备。其他的,都是路上的事儿,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人,需要智慧,创业,更需要智慧,一个人要有智慧的去行动。
最后,他告诉其他人:如果成功了呢?凡事正向思考。
除了对男朋友的想法表示认可和支持外,在我男朋友请教我爸的时候,我爸还给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以及核心要规避的风险。
我有学习到他的这种思想和行为方式:
第一步:思考这是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步:如果是好事儿,一定支持且鼓励我们去干,不说制造焦虑和障碍的话。
第三步:在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不给结果,但是会给关键建议,协助我们把事儿做成,这样才能让我们自我磨练,长出自己能翱翔的翅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绝不替我做决定,只会帮我分析利弊
能做到这点,在我此生观察的有限样本中,我认为可以超越99%的父母,如果是我有一天做了母亲,我希望我也可以传承这一点。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瞬间,当时是我高中的文理科分班期, 那时,我以为我父母会替我做决定,所以,我没有多做思考,仿佛我的人生是别人的,不是我的。
那时,我像其他同学一样,等着父母一声令下,说:你学文科。你是女生,女生的大脑学文科比较好。|你学理科。学理科有前途,未来机会多。
那时候除了不爱自己动脑,我还害怕,就是怕父母决定我的人生,如果未来过的不好,我是不是会不开心。 你说搞笑吗?又让父母替你做决定,又怕父母给你做决定。而这种搞笑的思维,据我观察,是绝大多数人的思维。
但是当时,我父母没有跟我说:你必须学哪科。
他们的做法是:分别就文科、理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做了分享,且用我听的懂的语言。
也就是说,他们会告诉我,学习文科后,你未来会大概从事哪些职业,学习理科后,你大概会从事哪些职业,这些职业日常都是做什么的, 然后倒推,再告诉我,选择不同科,你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每天如何度过,是偏理解还是偏背诵,是偏分析还是偏记忆。
还跟我举例我们亲戚中的文理科代表人物, 如:谁谁谁是学的理科,谁谁谁是学文科。
我对这些人熟悉啊,我大概知道他们目前都是什么样啊, 他们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日常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平时在意什么,这我都看在眼里啊。
按照以上步骤一拆解,我当然知道我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了。
你看,我爸就这样,让我选择了我的人生,他一点儿也没有替我做决定。 所有的选择都是我自己做的。
后来, 关于我选择在哪个城市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毕业以后去哪儿,从事什么工作,要不要换工作,什么时候换工作,换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中怎么选择客户等各方面,其实都深受我父亲的影响。他从来都没有替我做选择,但是我做的每一步选择,都有他的思维助力。
现在,我来说一下,我爸这样的教育对我这个受教育的女儿,会有什么指导意义:
首先,我对我做过的选择从未反悔,因为做选择之前,我一定是想清楚了, 什么样的标准是想清楚呢?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是,如果我不做这件事,一定是发自我内心的渴望,不是别人的渴望。 我的渴望我要去做,无论结果如何,尽管,我的渴望,一般都能实现。
其次,做一件事,我不会因为遇到障碍,打退堂鼓。 因为在选择之前,我已经想清楚了我要的最终结果,也就是凡事做选择之前,我都明确了做这件事的目的,也知道会付出的代价,没有达成那个目的,困难对我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干扰,把它从我的思维里清除就可以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不会因为我最后成果不好,而抱怨,怪别人。 如果我做的这个选择让我输了,我不后悔。 因为是我选的。 输了,那只能代表在我当初做选择的时候,认知不够,思考的不够全面, 说白了,选错了,是我自己的原因, 跟外界没有任何关系。决定都是我做的。哪怕我当时做决策受到了别人的语言影响,那也怪不了别人,我选择听了别人的话,那也是我选的,所以,我学会了,永远只从自身找问题。
追其根本,就是单纯我父亲不会替我做决策这一点,就让我明确我的人生,只能由我自己负责。他人,无论是最亲密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是伴侣,都没办法替我负责我的人生。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谁为结果负责,谁才有真正的决定权。
我父亲深知这一经济学理论,所以他才给了我所有关于自己人生的决定权。
但是,是不是所有我人生的决定权都是完全给我,也不是,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认知不够,所以会做出错误决定, 他也是全方位的考虑了这个方面,所以,才会给我在关键的时候分析利弊,让我把认知盲区缩小。
你发现了吗? 我爸在跟我玩逻辑题,玩项目管理。但是显然,他的项目管理能力极强。
以上,仅是今天写的出来的我爸对我的人生,影响最深远的四个特质,我爸对我的影响,绝不止于此,日后会再就此续做提炼分享。
谢谢你的阅读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