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世界,每个角落都藏着唯美的文思和风景,勇敢地去探索并收获认知,愿每一缕柔风都拂过心底,泛起层层涟漪,弥久不散。
——淑曼
在重庆江津区的四面山镇,有一个地方叫水口寺。水口寺听起来是一座寺院的名字,但实际上是一个因寺庙很早存在而得名的自然山水区域,这里的瀑布很有代表性,也是吸引人们蜂拥而至参观游览的好去处,其实水口寺景区的风光兼具了赤壁丹霞、飞瀑直落、原始森林三大特点,属于复合型的自然景致,在川渝地区排名第四的水口寺瀑布,是由于地壳运动和自然侵蚀作用,形成的独特深坑自然景观瀑布,也是飞龙河水系落差最大的瀑布,巨大的弧形绝壁呈现出让人倾倒的赤红色,一挂高约九十五米,宽三十米的帘幕瀑布从山顶跌落,景象甚为奇特。
通往景区的路边有不少的小摊点,经营者大都是附近的少数民族村民,质朴的脸上透露着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气息,有一位老妪,身着侗族服饰,戴着一顶“褡褛”的头巾,上面有精致的刺绣、花卉和几何图形,她微笑时,脸上的皱纹像久旱的小溪巧逢甘霖,润泽而欢欣,她向我们兜售自家腌制的野猪肉,那猪肉泛着乌漆墨黑的颜色,如同焦炭很深沉,价格并不贵,但是路过的人大多只是瞧一眼,或询问一下;还有售卖用豪猪那锐利坚硬的刺毛而磨成的牙签、发簪,价格也不贵,豪猪刺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和功能的生物材料,其独特的外观和声音特性,常常被巧妙地用于饰品制作,当这些刺针相互碰撞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是我第一次触摸成品的豪猪刺,新奇且深刻印象;那售卖的豆薯(沙葛、凉薯、地萝卜)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凉薯的块根肥大,肉洁白脆嫩多汁,富含糖分、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C,可生食,可熟食,深受喜爱,是川渝地区的特产。
划定的停车区与水口寺瀑布景区的入口尚有些距离,我们并不知道有多远,一位皮肤黝黑、身材不高的黄包车夫,热情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询问我们“坐不坐黄包车?”我们是一群喜欢徒步的人,自然是客气地谢绝了车夫的盛请。
徒步旅行有很多的好处,踏实的步履能锻炼人们的骨骼、肌肉及关节,自然山水茂林风光会陶冶你的心神,人文背景设制的建筑能唤起人们对历史钩沉的追溯,那徒步旅行不就是为了感受每一处风景的独特魅力,用心贴近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楼一格,一寺一庵,在走走歇歇的过程中,接受天地自然、生灵万物、人文思想的启迪,寻觅心灵栖息之所。
步履漫漫,清风徐徐,徒步在水口寺那杉树整齐排列的林荫道,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特别惬意,行走了大约不到五、六百米的距离,前方被一个紧闭的铁门挡住了视线,路边的一个标志牌上标有朝向右拐的标识,提醒人们走台阶步入景区,我们停留下来,对前方大门内的建筑作了初步的探讨,一致认定那是一个由于山体滑坡而放弃的农家庄院,虽然是一些多余的猜测,也算是旅行中的一种趣味交流吧。
随即开拔,沿着几十个规整的红色台阶,作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这一个弯道后所呈现的是另一番天地,群山环抱,峰峦叠翠,栈道延伸,响水哗哗,这种意境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引力,仿佛空气也变得清新而沁人心脾。
依山势而就的栈道,螺旋似若隐若现的延伸在脚下,这是因为水口寺瀑布属深坑类型的瀑布缘故,沿着崖壁栈道蜿蜒而下,途中可以感受到潮湿的空气和岩缝里盘虬曲折不知名的杂树、藤蔓及那些长在崖壁上的藓苔,崖壁甚是湿润,水珠不断滴落,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这种潮湿的环境也促进了杂树、藤蔓和苔藓的生长,只见它们依附于崖壁之上,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得崖壁显得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下台阶的特点是在重力作用人的躯体都是前倾的,因此掌握前行速度显得特别重要,一番努力必有一番成就,我们离瀑布是越来越近了,这就是努力前行的成绩,但当越是接近瀑布,其地面就越是湿滑,这是空中飘来的瀑布水分溅落在栈道上的原因,在那陡峭处必须要小心翼翼,以确保每一步都踩实不会滑倒,并努力保持平衡。
有趣的是,在栈道拐弯处,遇到了一只霸道的泼猴,这猴子正是珍稀的野生藏酋猴,藏酋猴名字中虽有“藏”字,但它们并不生活在西藏,它们通常以群体形式生活,耐寒,喜欢在岩洞或岩崖中过夜,其面颊和下巴长满浓密须毛、尾巴短小等两个主要特点,也叫“毛面短尾猴”,它属于弥猴类,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种猴子只栖息于重庆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其善于攀援奔跑,动作轻快迅捷,有较发达的智力,抓握东西灵活,在生长生活过程中养成了匪性,习惯了打劫抢夺游人的食物。
这只藏酋猴假裝若无其事的蹲坐在栈道的石柱上,又以一种挑衅的眼光盯视着游人,此时正好有一个年轻的女孩,手中拿着袋装的零食,边走边吃,猴子看见了她,有蠢蠢欲动的小动作,而看到猴子的那个女孩,也出现了神情紧张的表情,迅速地躲藏在男伴的身后,但这只猴子充分展示了它轻快迅捷的特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走了女孩手中的零食,女孩吓得喊叫起来,同行的人发出喊声驱赶,但藏酋猴并未惊慌逃窜,而是跳回那石柱上悠然地吃着抢来的食物,仿佛对游人的惊叫不以为然,似乎解释着什么,也许这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吧,当这四五个游人继续前行之时,那泼猴实在是调皮,神速地用后爪在那个高个男孩的后脑勺上挠了一把,然后迅速地钻入了茂密的林中。
猴子的出没给了人们惊诧,也给出了议论的话题,互不相识的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但在继续前行欲望的促使下,开始继续下行,踏过三百多个台阶来到了一座草庵式的歇亭,亭内有供旅人小憩的联椅,亭前有两条通往谷底的路,把亭子建在这里绝不是偶然,竟然包含了在休憩时思考,在思考中抉择的深意。
向左还是向右呢?与歇息旅人交流获得的信息向右是一条下行的陡路,虽可直达谷底,但台阶很多且陡立,也就是后来才知道被称为“九道拐”的山道;而向左的路则平缓,是在悬崖半腰开凿出的栈道,大半程是在飞落瀑布的后面,也就是水帘洞;简单的交流后选择了向左的路,理由是到达谷底虽然路程远了一些,但能节约体力。后来在返回水口寺牌坊处讨论行程感受时,也庆幸当时的选择是恰当的,走出了一个完美的环,最佳的路线选择,让人们有了尽可能面面俱到观赏的机会。
沿着观景的悬崖栈道,穿行在凿山而成的丹霞红岩半开放式的洞窟栈道上,眼前的飞瀑如帘,伴着如雷般轰鸣的声响,瀑布从头顶山崖一倾而下,水雾弥漫,仙气飘飘,神一般的界面,心灵被陶冶被净化,会随着那层叠的彩虹飞升于天际,超越了诗画的意境,忘记了凡俗尘嚣。此时用一首令人深醒不已的诗歌或许能够表达当下的心绪,明代人袁宏道是这么描述瀑布的,并因此使我激动联想:“寒空日夜摩幽绿,雾縠龙绡披几束。银湾截断牵牛人,鞭起眠龙驾天毂。帝宫酒暖浇愁春,云汁茫茫泻清渌。夜寒霜重玉女骄,袖裹金匜向地覆。湘娥手挈潇湘来,雪魄云魂斗不足。炎官不到落星城,六月人间呵冻玉。”这般瀑布的描述,幽怀而深邃,虽无磅礴之语,但已释心头之大义也。
扶着铁索护栏俯瞰,谷深潭远幽幽然,水落无限万古间,想那水是如何流向远方,如何融入那人间苍海,大自然的杰作永远是让人无法全部理解,这就是自然之谜,这就是人们探索大自然动力所在,再透过瀑帘远望,那群山葳蕤蓊郁,蓝天白云交织,仿佛是一幅幅用时光岁月构成的动态山水画,留给人们那无边的想象空间。
水帘洞到谷底的栈道大约有六百多个石台阶,每百十个台阶设置有一处观景平台,当你回望你的经过所处,真可是一回头一幅景啊,用成语准确表达就叫“移步换景”。边走边赏,边赏边走,时间也随之流走,不知不觉中抵达了谷底。
谷底的一条南流溪水,澄澈潺潺,拦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溪水来自那落瀑之处的深潭,这水连连绵绵,源源不断,是潭水激荡的分流,是能量的宣泄,是诗的咏叹,是歌的演唱,总之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跳跃似的跨过那散落在溪中的石块,来到了瀑布的正面,这里是山谷的最底处,也是欣赏瀑布飞落的绝佳地,矗立在平整处的那块不规则的丹霞石上,刻有“水口寺瀑布”和所在地面海拔“850米”的标识,在加深着人们对水口寺山容地貌的认知。
在这里仰望瀑布,就好像是看到了连天接地的玉柱,那气贯长虹的场面,激荡人心,那声音来自天籁,响彻山谷,瀑布冲激而成的深潭,以蓝为主色调,潭水表面的水花一直是那么的绚烂,活泼地跳跃着,瀑落的中心远处的水面泛起的涟漪永不停歇,一大一小两块黝黑的石头组成的图案,在远处看好似一只憨态可掬的犀牛,水落在犀牛背上溅起的片片白色碎玉,在光线中映照出五彩斑斓,坐石赏秀美之景,谷深幽明,瀑流飞霞,奇石嶙峋,听落瀑天籁之交响,看山涧潺潺流水,恍如抚石入梦去,彤红丹霞随水来。
瀑落幽潭对面的旧阁楼,依红色岩壁而建,虽有败落陈旧之象,但楼榭主体仍然挺立,注视着那飞落的瀑布及周边的山山水水,藤蔓激情的缠绕在立柱和屋檐上,那绿色的枝条或垂或攀,形成了一座具有神秘色彩的帷幄,或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记:“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简朴而舒适、远离喧嚣的桃源心境,眼前藤箩垂径缠绕,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阁内的几榻凝尘存许,这静谧中时间里的沉淀啊,由不得让人叹为观止。
水口寺景区很大,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似的进行了游览,有许多稀奇和美妙的地方我并未到达,但我想,主要的景观已纳入了我的记忆之中,并随着我的笔端,在帷幕关闭的那一刻,已然收入我的眼底,我的心里,我的梦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