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事儿,我觉得让我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下午和两个同学在小区里玩儿,那两个孩子昨天一起玩儿的时候学会了爬到单杠上坐着还有双手交替吊着一排单杠往前走。
开始是我女儿和其中一个孩子两个人一起玩儿,没有玩单杠,玩儿得挺好的,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孩子来了,他们两个就又玩起了昨天的游戏。然后展示了了一番后,其中一个跑到我女儿跟前说“你一个都不会吧?”然后哈哈笑着跑开了。
女儿顿时表情就不好了,见她眼里含着泪,跟我说要去另一个地方玩儿。
路上我跟她说“你可以反击他啊,你可以说就是不会,那又能怎样呢?如果我练习了,我也可以学会。”我引导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让她想想她有些会的东西,另一个孩子还不会呢。她说她会舞蹈那个孩子就不会,我肯定了她。后来走了一段,我又跟她说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要有强大的内心,她有些不耐烦,让我不要说了。
我觉得这件事儿的事后引导,自己做得不是很好,现在反思一下,貌似是因为自己对自己说的话都没有信心,什么要有强大的内心?我自己都没做到,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啊?
晚上和老公也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俩得出一致意见:
一是对孩子别人嘲笑后的不开心表示理解,真的,有时候我们大人还不能完全做到被别人嘲笑后不心动。
二是让孩子不在意这件事,让孩子坦然地面对自己就是不会这件事,那又怎么样呢?无关紧要,就可以了,后面的反击也不必说,如果说了,可能会引起对方进一步的辩论,这都是无意义的。
三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有优点的,让孩子接纳自己,保护好她的自信,她也有比别的孩子强的地方,每个人都是有优缺点的,关键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认为自己有必要改进,就去改进,如果认为没有必要,那不会就不会了,无关紧要。
三是让孩子知道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是不对的,今天的事儿是那个孩子的不礼貌行为,是他的问题。当然不能跟他学,遇到别的小朋友哪里做得不好,不能嘲笑别人,要有同理心。
小孩子之间其实很容易发生这种事,过一天可能还在一起玩儿,但我觉得认真思考这件事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很有必要。
如果有孩子总是这样,意味着这个孩子的家长教育有问题,最好不要让孩子跟他一起玩儿了,没必要和每个人都交朋友。
慢慢地从遇到的事中让孩子练就强大的内心吧,做到乐观、豁达、善良,才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百毒不侵。
其实面对别人嘲笑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自嘲给对方一个下马威,让对方处于尴尬境地,但这太难了,我自己都做不到,也就先不和孩子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