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漫山谷只身巡,树盘丛林敌情侦。
每个月或每个季度,我们一连都有和守备二师一团四连不定时的联络会哨,会哨地点选择在两个边防连队所驻守的防线交界处,会哨目的当然是交流一下双方防线近段时间的敌情如何,有什么新情况和需要保持联络的细节。
六月初,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巡逻会哨任务,当兵三年多,我也只参与过两次巡逻会哨,换防到一号阵地之后就再没有机会参与会哨了!
吃过早餐,副连长即我们的老排长来到机动三排,跟排长和三位班长商量一会后就在三个班分别挑选了三个兵,由三班长带队打着绑腿,穿上弹袋,带上随身武器,到军械库每个人领两枚手榴弹,又到司务室每个人领一盒午餐肉罐头,一盒酸菜罐头,一块压缩饼干作为午餐放在挎包里,然后在队部把军用水壶灌满白开水,由副连长带队,三排机动人员十名,连部报务员一名,卫生员一名,一行十三名人员全副武装从连队出发了!
第一次参与执行会哨任务不免有些紧张和好奇,紧张的是听副连长介绍说我们巡逻会哨的路线是沿边境线一直行走约十公里,其中有些岔道路段是越特可能出没的地方,进入边境线后副连长要求我们子弹上膛关上保险,三人一组间隔五米交替前行,好奇的是越南兵长成什么样子?要是遇到越特双方发生激战了我该怎么办?如果运气好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有立功的机会呢?还有就是万一倒霉被越特抓住之前我是用子弹解决自己还是拉手榴弹同归于尽呢?
我们三人一组屏住呼吸,所有人员在副连长的带领下,默不作声,左右观察,交替前行着,一路上,除了听到洗洗刷刷的脚步声,就是看到迎面而来的层层浓雾,在一刻不停的行进中,没有一人说话,气氛显得异常的凝重,大约行进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听到副连长发声,好了!到了!同志们原地休息一下,三班长跟我来。此时此刻,我这一路上的紧张心情总算放下,这满脑子的胡思乱想终于消停。原来我们和四连的防线交界处建有一个临时哨所,四连那边的人员估计还没到,我看到副连长和三班长还在那个临时哨所的旁边一边观察一边等着,我们其他人员则在一处大草坪上坐的坐着抽烟,站的站着聊天,因为我们所站着的山坳海拔不高,估计跟三号阵地差不多,而且距离越军阵地较远,大约在千米左右吧,周边又没有双方边民居住,因此没有建立防御阵地,也没有派驻士兵,这应该是我们一连所驻守防线的最安全的地带了!
没过多久,四连那边兄弟部队的会哨人员也到齐了,副连长与对方负责人在哨所交换着军情,我们一连和四连的其他人员则在草坪上相互认识和聊着。时间大约在中午一点左右,副连长和四连负责人交接完毕后,双方兄弟部队的全体会哨成员就在草坪上各自拿出压缩饼干和罐头开始了午餐。
午餐过后,尽管周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我们也没时间作更多的停留,待四连兄弟部队人员整队集合完毕,目送他们离开会哨地点后,副连长同样给我们即刻整队,沿原路返回。一路上仍然是要求三人一组,交替前行,尤其是到了岔道路段一刻也不能停留,以最快动作迅速通过。
大约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终于到了感觉较安全的地方薄竹箐寨子。接着在副连长响亮的‘一二一’口令下,我们成纵队一行雄赳赳,气昂昂,大功告成的样子,唱着《打靶归来》回到了营区。
回到连部,我们依次把所领取到的一人两枚手榴弹交还给军械员,然后回到宿舍放回装备,整理个人卫生。
在打开绑腿那刻,我才发现双脚又被蚂蝗偷袭,因为蚂蝗进去时人是没有知觉的,只有清理出来时才会感到有些酸痒和疼痛,也不知道吸血鬼们又吸食了咱老兵多少宝贵的鲜血,不过,擦拭一些药膏,换好一身常服,看着又是帅气十足的模样了!
巩固防御筑工事,挥洒汗水致青春。
为巩固防御作战,保障边境安全,完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发展任务,上级给我们边一连下达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艰巨任务,即从6月起至9月初,限时三个月一边训练执勤,一边完善,加固1369高地,即一号阵地的防御工事。
新兵连下连队三个月以来,我们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上一号阵地去看过,看来这次不只是看,而且是要每天都上阵地去干活了!
任务一下达,就由边一连一号首长连长亲自挂帅,做一号阵地施工任务的总指挥。连长来自贵阳市,是一位文化修养极高的学生官,身材高大而魁梧,尤其是拳击打得厉害,曾经因具有铁头功夫而得名‘铁头连长’,能文能武,担任过三团十一连主攻连连长,如果不是因为86年攻打老虎山计划取消,估计‘铁头连长’也不会来咱边一连当连长了!在我当兵三年半时间里,‘铁头连长’一直是我的连长,带兵亲如兄长,在连队的威望极高,说句心里话,直到退伍,我对连长都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既佩服其能力,又惧怕其威严,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可随意而坦然地去面对的胆怯心理。不仅是因为其学识,经历及具有独特办事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被其人格魅力所折服,在边一连,连长是我尊敬和佩服的主官之一。
这次需完善和加固的一号阵地工事,海拔1369.8千米,俗称1369高地,是我们边一连所驻守的最高主峰阵地,与薄竹箐连部及8号界碑处三号阵地遥相呼应。当兵三年半,我为亲自参与了这次同战友们一道连续奋战三个月的艰巨而光荣的施工任务,而感到毕生的难忘和终生的自豪!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为了按时,按质的完成施工任务,迎接9月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从始至终连长都没有离开过施工现场半步,始终与战友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同吃同喝同干活。
一线阵地的施工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是战争状态下,不可能请地方民工来干,唯一的劳动力就是驻地的士兵。加之上级有明确指示,既要完成施工任务,又不能耽误连队正常的训练,执勤,巡逻等防御工作任务。因此,不论是一号阵地,三号阵地,机动三排,火力排,队部后勤保障人员,除了正在训练,执勤,值班的人员不变,其他所有人员每天都必须在一号阵地施工现场报道。施工期间,除了晚上睡觉各自回到班排宿舍,白天干活的吃喝问题都统一在一号阵地施工现场安排了!
一号阵地原来的战壕是79年撤军驻守以后,一年又一年的老兵们,慢慢挖掘出来的土战壕,其牢固性达不到长期防御作战的要求,观察哨所很简陋,防炮掩体也很少,且没有可供增援的交通壕。这次完善,加固的施工任务主要是新开通一条交通壕,新建两个观察哨所,将原所有土战壕浇筑成混凝土战壕,拱建多处重要位置的猫耳洞掩体,环形战壕的原始设计基本不变。
施工小组以班为单位,由指挥部统一分期,分段,分片安排各组施工任务,然后由班长带领各组,各施其能,各尽其责的去完成。前期工作重点是一条交通壕和两个观察哨所,而新建交通壕的重任则落在了我们机动三排。于是,在排长和班长的带领下,我们机动三排三个班,除站岗值班人员外,其余所有人员都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投入到了交通壕的建设施工之中。
新建交通壕的具体位置就在一号阵地主峰正北方向,一道环形战壕直下45度斜坡,距离30米与二道环形战壕相连接的一个通道。我们首先着手施工的是要用砍刀清除5米宽的树木杂草,然后由上而下用十字镐,钢钎,工兵铲,挖掘出两米宽,倾斜45度,两米深的壕沟,用石头沙浆砌成挡墙,从距离50米的二道环形壕沟开始依次铺垫高约20厘米的石梯直至一道环形战壕,其中搭建了一处厚约30厘米的混泥土防炮顶盖,整个交通壕都是用混泥土浇灌而成,其坚固耐用性毫无疑问。修建这条交通壕我们耗时近一个月,每天干活不低于十小时,费时费力的地方主要是在运石运料上,每天有两辆解放大卡车不停的运转着,把阵地施工所需材料运至主峰脚下,又由我们人背肩扛的搬运到施工现场。

干完交通壕这一个月下来,感觉身上脱了几层皮,掉了几斤肉,中午累了,倒在工地上即刻就睡着了,有时真的不想干了,宁可去训练执勤,尤其是突然觉得那两小时枯燥无味的岗哨还是一种享受!越来越觉得我们像民工而没有士兵的样子了!每天都是穿着沾满泥浆和灰尘的施工服,名曰施工服,其实就是些自己穿旧了的作训服及常服,一个月下来解放鞋都磨破一双,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补发。整天满眼看到的是木材,水泥,石头和砂浆,满脑子想的是活快干完了不!
完成交通壕和观察哨所的施工任务,紧接着施工的新任务就是一,二道环形战壕,前沿战壕的全面混泥土浇灌及防炮猫耳洞掩体的搭建。施工分配同样是分期,分段和分片的进行,我们机动三排分到的是二道环形战壕,离主峰脚下搬运材料的地点更近了一些。
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我们机动三排分做两组人员在二道环形战壕的东西两个入口处开始作业,两组人员完成施工任务的最终汇合点应该是环形战壕的中间部位。环形战壕总长约500米,如按六十天工期预计,我们两个组每天的平均施工进度应该是8至10米,即每个组的完成量是4至5米,这种施工任务的工作量看起来不多,干着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石头,水泥,砂浆都需临时靠人背肩扛的从主峰脚下运送到施工现场,且部分不合格的战壕还需即时加宽和加深,每一段施工作业的工程都必须按照所要求的规格按质按量的完成,否则,一旦验收不合格麻烦会更大。指挥部每天都会来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即时纠正,及时处理。
刚开始施工那会儿伙食不好,油荤明显不足。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工作量的加大,伙食越办越好,且每个礼拜都加餐。平常肉食管够,菜系丰富,可以大吃大喝,却不允许有半点浪费。建军节那天领到各种慰问品,指挥部还给每位施工者补发了一套作训服,两双解放胶鞋,两包过滤嘴春城香烟,如此温暖如春,感觉过节真好!
凡事都有个习惯过程,刚开始施工觉得辛苦,总是盼着天天都有岗哨替换,休息一下,轻松一下才觉得幸福。但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自己由生手变成了熟手,特别是看到一段又一段自己亲手建造的工事,自己亲历创造的成果,就越发干劲十足,越来越舍不得离开自己火热的工地。尤其令我得意而难以忘怀的是,我和另外两名战友,亲手设计和搭建了三个防炮猫耳洞掩体工事,并以我们各自喜欢的名字作了暗记命名。极有成就感的我,相信,多年以后,我的杰作‘’昭通猫耳洞‘’,不会忘记我这个1987年,在一号阵地亲历施工的唯一昭通籍士兵。

经过三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战,一号阵地施工任务终于完成,我们也终于盼到9月,一号阵地验收日子的来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一号阵地防御工事的完善,加固工程全部合格。
回顾这段艰巨而光荣的施工历程,曾在思想意识方面产生过戏剧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抵触,到无可奈何的接受,再到依依不舍的离开。
在我生命的记忆里,每一次经历都有着不可想象的意义,每一段历练都积累不可多得的财富。为挥洒过辛勤的汗水而骄傲,为奉献过热血的青春而自豪,别了!那段难忘的岁月,致敬!曾经火红的青春。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