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平台教育平台想法
小说结尾带给我们什么——《边城》

小说结尾带给我们什么——《边城》

作者: 平语心声 | 来源:发表于2023-03-22 10:27 被阅读0次

    导读老师说,小说结尾有度尾与煞尾之说,度尾如画房笙歌,从远地来过近地,又向远地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煞尾如骏马收缰忽然停住,寸步不移,戛然而止。那么导读教授问,《边城》这篇小说它属于哪一种结尾的方式?那很明显是度尾。

    合上《边城》这本书,想着傩送不善交谈,没有及时表白,负气离开;天宝心灰意冷,选择坐船远行成全他人,结果命丧黄泉;翠翠羞涩闪躲,孤独守望;爷孙俩缺乏沟通,爷爷遗憾离世,诸如此类,都让人觉得叹息,不如人意,心生悲凉。但这不正是映射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吗?不管哪一个角色,他们的选择和行动都是符合人物性格的,也是当下他们能做出的合理的选择。人生就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阴差阳错和不如人意吧!

    小说的结尾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安排这样的小说结尾,二老回不回来,似乎都说得通。作者不再做多余的解释,你相信什么,他就是什么,这便是文学最生动的地方。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鲁迅小说《明天》的深刻含义是,明天是崭新的一天,明天存在的意义就是希望。那么这样的结尾,不是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值得思考的命题吗?短短的一句话,赋予读者属于自己的解释权,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就是他理想化的符号,而翠翠这种不知怨恨、朴实美丽、纯洁的白玉一样的人,在现实中也很难遇到。沈从文对于这样虚幻美的留恋,对于逐渐逝去的农业文明的惋惜,这一结尾就是写出的最好结局,比其那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不容置疑的大团圆结局,开放式的结尾更能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希望。

    我认为,傩送回来与否,都不必纠结,我们也不用给他们创设什么样的美好未来。我们应该明白,这样的结局是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反思,也是留给我们读者的问题。悲是生命永恒的主体,希望与破灭,磨难与勇气,等待与希望,总是相伴相生的,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也是沈从文先生对于人性、生命哲学的思考,情感的不确定性和生命的未知性,人生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正是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应该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思考,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小说中白塔的坍塌和重修代表着人格化的象征与民族精神的重塑。也代表着破损的和谐人际关系的修复愿望,也承载着沈从文先生对整个民族存在状态与未来发展的思考,小说不仅是悲剧伤感,反而转生出沉稳的民族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结尾带给我们什么——《边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uv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