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亲子整理术”,离幸福的自己更近一步
▼
近来晓雪经常问朋友一个问题: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有不少人回答:一辈子碌碌无为。
李开复提到过中国社会一元化的成功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当今社会,通过网络传播,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越来越多,很多人深陷焦虑、恐慌、攀比、求不得的痛苦中。
▼
到底什么才叫成功?
我们按照一个比较通用的说法:成功者的比例大约占3%,而其余97%的人都是普通人:13亿人口中成功人士是3900万。
那到底自己算不算是这3900万人中的一员呢?
我们简单列一组数字(数据均来源于网络):
中国千万富豪超400万。
家庭资产500万,在国内是top5%左右的水平。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中等收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9万元至45万元人民币计算,则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一直在37%至50%徘徊。
中国有1400万家企业。
公众号月活跃帐号数量350万个。
每年480万对夫妻离婚。
每年有300万人确诊癌症。
每年全国意外死亡约100万人,意外伤残约80万人。
咱们换个说法,我们一年夫妻和睦,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
家庭年收入在人民币9-45万元之间,有车有房虽然可能还在还贷。
孩子有学上,家人有医保,就已经是中等幸福群体了。
比这再好,比如夫妻俩结婚多年还能秀恩爱撒狗粮,热爱自己的工作,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上……
就可以称得上是人上人的生活,或者就可以叫做“成功人士”了,允许自己膨胀一下吧。
管它什么3900万、350万的,跟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其实咱们大部分人,也都是普通人,过着平凡的日子。既没有比别人差,也没有比别人更厉害。
不如及早问问自己:“我就是个普通人,这一生我该怎么过?事情永远都做不完,今天我能做哪三件?”
▼
人生需要学会做减法。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王阳明说,我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每天都要减少,而不是增加。减了一分欲望,就恢复了一分良知,这是多么轻快洒脱的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来到禅院,二人坐下喝茶,他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老禅者立即回答:“皆因绳未断。”
后生大吃一惊,认为老禅者未卜先知。
老禅者就问:“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后生说:“您居然有神仙之术,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我根本不知道你看到了这件事,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欲望纠缠而不得超脱。现在,我知道了这件事,那就以这件事做个总结吧,其实,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而如果那头牛没有绳子牵缠,定会快乐。所以减少那根绳子,就是减少了欲望的纠缠,就能快乐洒脱。”
实际生活中,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和那头牛一样,喜欢在鼻子上拴上一根欲望之绳,我们以为这是追求,其实那只是内心不能得到满足的欲望。
追求可以成为一种快乐,欲望却永远都只是生命沉重的枷锁。
梁晓声在《中国生存启示录》一书中曾写道:
一种人生的真相是——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有时,仅仅一种而已。
所以即使年轻着,也须善于领悟减法人生的真谛:将那些干扰我们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我们人生的“节目单”上减去、减去、再减去。
于是令我们人生的“节目单”内容简明清晰;于是使我们比较能做好的事情凸显出来。
所谓人生的价值,只不过是要认认真真、无怨无悔地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而已。
▼
你对成功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轻生活》一书中,列举了10种不同类型的成功:
1.物质上的成功——金钱,汽车,假期,珠宝
2.情感上的成功——人际关系,自尊,满足
3.智力上的成功——学习,理解,挑战
4.精神上的成功——目标感,归属感,理性
5.身体上的成功——健康,舒适,精力充沛,外表美丽
6.商业上的成功一一企业成长,盈利,名誉
7.信仰上的成功一一影响他人,推进理想
8.环境上的成功——家庭,花园,保护我们的星球
9.时间上的成功——长寿,管理时间
10.集体上的成功——有效的团队合作
看完这张表,咱们是不是应该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功了?
世界如此纷繁,愿你坚定自己所选。
这匆忙的一生,何尝不是一场断舍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