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正式习作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每个单元一篇,每个学期八个单元,除六年级下册只有六个单元,所以总共是62篇习作,加上平时单元测,整个小学练到150篇,是可能的。
对于这固定存在的62篇习作,有老师早就做好了归纳总结,无非就是六大类,写人、写事、写景、写物、想象和应用。充分的利用好课本,按“类”索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语文的学习就不会显得零散而没有章法。
先说三年级16篇习作,已经将这6大类全部都包含,连应用文比较少的种类,都有涉及,三上第七单元,《我有一个想法》,其余的15篇,通过单元主题和习作题目,都可以一眼就能知道是属于哪一类的。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作要素是“试着把观察和感受写清楚”,要求明确,与本习作课的教学目标一致。本学期学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正值春暖花开,大自然蓬勃生机,是观察和感受的最佳时机。
此次习作的要求是运用多感官观察事物,感受事物,描述事物,在这个基础上练习有序地进行表达,运用积累的词语写出特点,在表达中展开想象,抒发所感所想,这样一来,锁定课文《荷花》是没错的,既可以实际看到的,也可以写联想的,如果实在是不知道如何下笔写一篇自己的植物朋友,也可以仿写。
“仿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听得最多的一个词语,它也的确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能力培养。仿写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的仿写,例如从立意、选材、语言、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仿写;也可以局部仿写,即对文章中的某段落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某个方面进行仿写,有方法的进行模仿,是作文起步阶段的正道。
这样的仿写,就需要对范文特别的熟悉。这就又回到了对预习、对阅读的高要求了。预习的时间就需要特别留意课后习题,若是要背诵的段落,或是要赏析的好句子,基本上,一般都是习作可以用到的,要么是结构可用,要么就是手法可用,多留心,就有收获。
三年级下学期,带小孩写的16篇习作中,的确处处可见仿写的影子。 《我爱梅花》仿了第3课《荷花》第二自然段的句式结构,“有的······有的······还有的”,运用到了五感法,从闻到到看到。《外婆家的年味》借用了一年级上册《春节童谣》中的表达。《盐水浮鸡蛋》的开头仿照了第15课《蜜蜂》的开头句式。《一本有魔法的书》第二自然段仿了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的第四自然段的句式表,选材和情节仿了绘本《神奇飞书》。《小精怪的咒语》在选材和情节上仿了绘本《驴小弟变石头》和《卡夫卡变虫记》。《家里》、《窗边》和《雨中》仿了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的结构。《童年趣事》的情节仿了二年级上册第10课《沙滩上的童话》,结构仿了第20课《肥皂泡》。《我们班的运动健将》情节上借用三年级上学期写过的一篇《运动会》和《猜猜他是谁》。《奇妙的石头》的结构仿了第23课《海底的秘密》。《蚕宝宝》在结构上也是仿了《海底的秘密》,或者说都是练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事物。《记一次校外实践活动》在借用了第3课《荷花》的第四自然段开头句式,“我仿佛······”。《哇,蚂蚁变大了》在结构上仿了绘本《诺亚方舟》,在情节上借用了小说《哈利·波特》片段。《胖驴和瘦马》情节上仿了寓言故事《千里马和万里驴》,句式上仿了第27课《漏》的第一自然段。
“仿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有阅读能力的基础,即便不会从阅读的角度去借用课本来写作,从习作题材上来看,孩子也无论如何都是有话可说的。习作题材一定要覆盖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一看这个题目就能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
翻看三年级的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等,都是基于孩子生活经验出的题目。还有一部分题目,让孩子先做再写,比如“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还有一小部分题目,距离孩子略远,比如“国宝大熊猫”,为此,教材中提供了有关熊猫的一些基本资料,把书上的资料整合一下,也可以完成本次习作。
统编教材习作题材的选择,原则就是绝不让学生无话可写,孩子们要懂得“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
然而,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写出来,也不单纯为了写得好,而是面向未来,朝着更长远的人生去发展——通过写作,让孩子逐渐长大成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