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坐》观后

作者: 秋鸿W | 来源:发表于2022-07-30 16:02 被阅读0次

    “杭州有个山寺,挂着一幅门联:南来北往,有多少人茫茫;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坐下做甚?喝茶呀。天下便到处都有茶庄。西京城里也就开着一家,名字叫暂坐。”

    贾平凹先生的《暂坐》,我是一气读完的,在读这本书之前,也上网搜了不少的信息,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觉得比起《废都》,没有看到想看的东西。各种声音,褒贬不一,能引发话题,引起思考,无疑贾先生是成功的。看了相关评论分析,我由好奇到期待,不知贾先生奉上的这道文化大餐如何精妙绝伦。一气读完后,有少许失落,没有想象中高低起伏,悬念横生的情节。倒像是坐在盛夏凉阴,听着一群摇蒲扇的老头老太太东家长西家短的聊了一下午。寡淡吗?是的,但慢慢咀嚼却有意味深长的滋味。可口可乐喝起来固然一时爽,凉白开却更耐喝,那种若有若无的人生况味在字里行间有待你慢慢细品。

    小说给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贾氏一贯的写作风格:平白质朴,俚言野语,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浓浓的地域特色,烟火气十足的市井,符合身份的人物对话,代入主观色彩的景物描写。在《暂坐》里,市井人物的吃喝拉撒,柴米油盐,生死离别,喜怒哀乐娓娓道来。与张爱玲的文笔何其相似,与红楼梦的日常何其相似,故事就像身边的人和事,作者躲在幕后一支笔不紧不慢的铺设,没有刻意评判,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正如作者说的不是在写他们,倒像她们在写我。

    文章开片一大段景物描写:“空气里多是烟色,还有些乳色和褐色,初若溟蒙,渐而充塞,远近不知深浅,好像有妖魅藏着。路面难以分辨斑马线,车辆似乎沉沦,所有的建筑一下子全失去重量,飘浮着,恍惚不定。”这段文字一下子给全文定了基调---漫天的谜团遮住前路,迷茫徘徊中不妨暂坐一下。

    茶庄老板海若是大姐大,热心善良的护卫着、聚拢着一众姐妹,形成了一个光鲜优渥的生活圈子:广告公司的路以可、生病住院的夏自花、康复医院的向其语、火锅店的虞本温、拥有丰厚房产的应丽后、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冯迎、 家具店的司一楠、经销医疗器材的严念初、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辛起、西京寻梦的俄罗斯伊娃等。她们聚于茶庄二楼,在这里聊天、饮茶和聚会,但却始终无法隔断与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夏自花的白血病、海若儿子的叛逆、应丽后被骗的巨额钱财、陆以可公司经营的艰难、严念初的婚姻悲剧、以及司一楠同徐栖的同性恋情等等。她们有闲有钱,出入高档场所,但却各有各的迷茫困惑,光鲜下是意难平的欲望。 透过这个圈子可以看出,都市女性在社会转型中的觉醒、奋斗、期待,更有前行着中的迷惑、失落、 沉沦。十二位女性在茶庄机缘巧合暂坐一程,而后有各自的走向:夏自花因病去世,冯迎因改变航线飞机失事,严念初因为财神爷王院长的“要挟”怂恿财迷心窍的应丽后贷款给王院长的朋友致其放高利贷被套牢。海若因官商勾结受到调查。辛起妄想用身体换取利益幻想破灭……最后随着茶庄的爆炸,一地的崩塌破碎,失落的伊娃离开西京,暂坐结束。十二位女子尘归尘,土归土,他们的后续留在了读者的期待中。贾先生大笔一挥,收起书册关上了大门,全然不顾门外的问询好奇,留下的是期待,是思考。

    书中以一个生病住院的夏自花为线索而展开,最后因夏自花的离去而进入尾声。但还有一潜在的线索,那就是总也没盼到的活佛。茶庄二楼摹画了西夏白城子壁画,室内摆设不近凡尘,这一切是为了迎接活佛而准备的。但随着茶庄爆炸,也没等到活佛。众人对活佛的等待是虔诚的,但活佛能救赎这些被欲望与利益腐蚀的灵魂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暂坐》里的十二位女子大多通过自己的打拼拥有了高品位的生活,最后还是在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追求中无法挣脱由欲念编织的天罗地网,偏离航线,彻底沦陷在欲望的深渊里。现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有多少人,一味地奢望与追求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贾平凹白描书写在欲望中挣扎的芸芸众生相,何尝不是在人生百态里探讨人性、刻画人性。

    “暂坐茶庄”是西京城里最高级的茶庄,是繁华闹市中的清净之地,在这里停留可以暂时隔开了充满利益纷争的现实社会。但短暂的逃遁并不能切实解决贪念的世俗,总也没来的活佛不能救赎这些欲望深重的灵魂;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看来茶馆二楼表面上的雅致脱俗是引不来活佛的,活佛其实就在自己的意念中。

    人生苦短,高低起伏,在前行中不妨暂坐一下,不管是茶庄,还是酒馆,不论高楼大厦还是茅檐低小,都不妨克制贪念,让心灵小憩、即使再大的雾霾,只要前路正确,就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暂坐》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xh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