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
1.读论文误区:从头读到尾恨不得嚼透每个单词,读完后束之高阁让记忆随风飘散
2.「粗糙、不精致、细节不准确 」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选择论文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没有选择优秀的、精准的论文去阅读
另一方面可能是对于论文的表达形式有误解,毕竟科研论文不是一个事无巨细把研究环节的每一步都展现的文体
3.那到底怎么高效读文献才能汲取到科研养分为我们的学术水平增长提供帮助呢?
大家不妨思考几个很关键的问题:
(1)如何判断手头的这篇文献和自己的领域相关值得精度?
(2)那些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单词%20(学术专业词汇除外) 真的会对通篇的理解形成严重障碍吗?(3)“读懂”的定义是什么?没有输出反馈的文献阅读对我们的科研积累到底有没有价值?
总结:对文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
★ 读文献的方法

第一步初筛论文: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你确定这篇文章之于你的研究方向是否值得一读,该怎么读」。
标题关键字-->摘要Abstract AND 结论Conclusion-->decision
第二步阅读文章: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你确认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精读」。
扫描图表以及其标题图注-->回到引言(背景)-->是否精度
误区:不要从引言开始仔细研读各个段落
第三步精度文献: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你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包括实验具体步骤等,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开展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精读环节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的是文章的结果和讨论部分,尤其是实验部分。通过对细节信息的研读,我们能够了解作者是如何开展实验,获取初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解读数据内涵等等。
误区:从头到尾精度,容易造成中心重点把握不清楚
第四步做笔记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梳理对于文章的理解,列出对自己有价值核心信息,也方便自己在后面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通过笔记来快速定位相关文献」。
文献管理软件选取-->输出(用一句话(英文)概括实验、结果、讨论章节中的每一段内容,组成一个阅读笔记)-->大牛文章常读常新
★★ 读文献的心态
问题:随着阅读的推进遇到的生单词逐渐增加,畏难情绪也会越来越浓重,这个时候浮躁的心情很容易跑出来支配你的大脑,让你“误以为”自己一无所获。
解决:要适应在有生单词的情境下去概括和提炼文章的重点。
★★★ 读文献的几个 tips
1. 参考文献信息多。
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可能包含不少你感兴趣的相关文献,可以从中筛选一下做延伸阅读;
2. 关注近五年的文献。
无论是你的开题报告还是期刊投稿文都对于近五年的相关文献比例有一定要求,广泛阅读这部分科研成果对于科研人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确定科研选题来说至关重要;
3. 关注核心期刊和学科大牛。
这点不用多说了,学科大牛课题组和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