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前世今生,严格来说是那种既不容易证为真,也不容易证为伪的问题。
很多人被催眠之后,所述说的前世今生,其实只是将遗忘了的见闻,在催眠状态下又回忆出来了。被催眠之后,人的回忆力会增强。所以催眠有很多作用,比如帮助警方破案,帮助被拐儿童找到自己的家人。
催眠虽然会增强人的记忆力,但是人也会在被暗示的催眠状态下,产生虚构和扭曲,也就是被植入记忆。
催眠能够带入极其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去挖掘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并且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理机能。现在心理神经免疫学已经开始注意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影响到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
权威带有催眠的功能,人们会刻意相信,更具权威性人物所说的话。
催眠可以减少主观的痛感。采取催眠抑制主观上心理预期的痛之后,真正的痛感也会迟钝。
文化大革命是世界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催眠秀。当时人们的行动表情和语言表达上,都有强烈的催眠与自我催眠的典型特征。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催眠。当我们正在做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时,我们总会对自己进行正向的激励和自我暗示,以此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女人们常常不能认识自己的条件而乱穿戴,其实也是广告的宣传和自我催眠的效果。
一直认为,人类进步的一大动力就是怕苦,于是想方设法的搞一点减轻劳苦的招儿。
说到艺术与催眠的关系,艺术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再去催眠阅读者。读者常常会沉浸于某样作品,并且被作品中艺术家所渲染的情绪所影响,这个时候说明他正是被催眠了。
如果有些作品你觉得很难读下去,这表明作者制造的暗示系统并不适合你已有的暗示系统。
先锋艺术即是要打破已有的阅读催眠系统,同时又形成了新的催眠系统,比如大家熟悉的意识流。不过仅仅只是以新淘汰旧,那么很难形成积累,积累是并存,是各种催眠系统百花齐放。
音乐是很强的催眠,并且是最古老的催眠手段,孔子听了韶乐之后,竟三月不知肉味,是典型的催眠现象,关闭了一些意识频道。
电影是具催眠威力的艺术,电影院生来就是在模仿催眠师的治疗室,灯一亮,电影散场了,周围的人脸上常常带着典型的催眠后的麻与乏。有些人在看过电影之后能深刻记住电影中的对白及主题曲,催眠造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
而相较电影来说,电视要好一些,因为他的周围的环境是嘈杂的,不容易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自我催眠还会使人产生多重人格,比如作家常常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的某个角色上,赋予自己的人格。而成熟的演员又是最熟练的多重人格创造者,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走火入魔到扮演那一重人格里,失去监视的人格,陷入深度自我催眠。
审美也许简单到只是一种催眠暗示系统。美国的精神卫生署研究过多重人格者,发现他们的脑电波随人格的转换而不一样,巫婆神汉的灵魂附体,说起来是在做多重人格的转换。
而你怎么知道,现在读到的我所写的这些文字,是不是被催眠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