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课,只完整地跟过第9轮,然后断断续续在听第一轮和第二轮,所以,关于逻辑,依然没入门,处于小白阶段。
听课的时间大多在上下班路上,也没有刻意记录,所以,对框架依然把握不深,仅限听过而已。也因此,听课过程中,仅有的触动来自个别精彩例子带来的短暂兴奋,而不是因为看到底层架构而带来的持久开心。听课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字句都不会唤醒大脑,就好比喝白开水一般,很顺滑地就喝下去了…
可就在昨天中午,听第10轮第1节,原本是无意义地让语音在一边播放,突然间,听到“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这几个字眼时,大脑出现了一点反应,瞬间被唤醒,于是,接下来的反应是,大脑开始主动工作,去刻意地感知这几个概念的定义…隐隐有了一点不同于过往的听课体验。
这一次,居然真的听到、看到了一点什么。
今早起来,重复听课,顺便手敲了一遍关键信息。直至这时,才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看到、感知到了逻辑的框架: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认知偏差和科学知识。
一点小小的进步,让自己高兴了好一会儿。与此同时,找到了「突然之间被唤醒」的原因。
之前的反复重复(不仅是听逻辑课本身,还有最近在听的写作课第三节里面也提到了逻辑),虽然看似不够主动、听课过后的收获也聊胜于无,但重复多了后,某些关键字句事实上正在潜移默化刻入大脑。在之后的某一天,当听同样的内容时,在众多信息中,你会被那些关键字句唤醒,进而让大脑从被动切换至主动,从无感切换为好奇,于是,学习的阀门开启。
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在一个鸡尾酒会里,人声嘈杂,你专注于与身边的人交谈,其他的声音都是噪音,可是远远的有人提到你的名字,你会突然马上注意到这个原本你听不到的声音。因为你的名字是被重复次数最多的,所以,潜意识对它十分敏感。
再去搜索,原来这个鸡尾酒会效应竟然是认知偏差的一种,因为这意外的小惊喜还被动学习了一个新的逻辑概念,有没有很开心?而且,鸡尾酒会效应其实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讯息——重复。诚如笑来老师反复强调的:学习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重复。
为自己的每一点小进步感到开心吧~~~
做一个能感受到自己每一点小进步并发自内心愿意为自己鼓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