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到了睡觉时间,孩子却迟迟不肯去睡觉,还要再看会儿电视,还要再玩一会儿玩具,早上上学快迟到了,孩子却还要再睡一会儿,假期都快结束了,孩子却说作业后面再写……
你的孩子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话?
据有关数据显示:现今有58%的家长表明孩子有拖延,有23%的家长表明孩子没有明显拖延,而仅有9%的家长表明孩子没有拖延行为,这个数据还是很惊人的。
那什么是拖延症?又有什么危害呢?
拖延症是指一种自我调节失败,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拖延症危害:
危害一:会影响到孩子的做事效率,说直白一点,就是学习效率差
危害二:孩子的情绪容易暴躁,易怒
危害三:自理自立能力变得很差
……
那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拖延习惯呢?
今天听了心氧创始人、国家二级心里咨询师宋英杰老师的心理学课程,她刚好讲到摆脱孩子拖延的“四要、四不要”的方法。
下面,我把这四要、四不要分享出来,希望对新手妈妈们有所帮助。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影响。因此,要想摆脱孩子的拖延,父母要做到:
一、语言上
一要“和善而坚定”
不要“催促、命令”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是网络上我们常常也会看到,很多家庭一大清早就开始和孩子斗志斗勇,各种催促声、命令声不停,催孩子起床、催孩子快点吃早餐、催孩子走路快点等等。
但不少实例证明,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是命令、越是适得其反。所以,与其苦恼如何改变孩子的拖延,不如从改变父母开始,因为父母的每个举动,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
二、行动上
要“大小同行”
不要“特例”
在生活中,常常有很多家长嘴上命令孩子不能玩手机,但自己却无时不刻都在拿着手机打游戏、刷视频,甚至有些家长手上拿着一个手机一边自己玩着手机,一边警告孩子写作业要认真,不能分心。
这显然是在隐形的告诉孩子,我是大人,我是个特例,大人可以玩手机,孩子不能玩手机,要写作业。试问这样的孩子满脑子都是情绪,满脑子都是为什么?他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写作业呢?
三、行为上
要“及时鼓励”
不要“奖励”
及时鼓励要求家长,当发现孩子有进步了,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与正强化,当然,这里强调的鼓励是精神上的鼓励。
生活中,很多家长当一看到孩子进步了,就会迫不及待地给与金钱、玩具等物质奖励,但长此以往,也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不好的信息,会滋长孩子的物质欲。
四、练习至关重要
要“花时间训练、刻意练习、小步前进”
不要“急于求成”
一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定是一个时间的积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亦是如此。父母要舍得花时间陪着孩子训练,不断地去刻意练习,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才能收获满满。
作为父母不要急于求成,如果坚持几天看不到效果,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没有任何练习的意义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都是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要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父母更要做到这四要、四不要:
一是在语言上:要和善而坚定,不要催促、命令。
二是在行动上:要大小同行,不要特例。
三是在行为上:要及时鼓励,不要奖励。
四是在练习上:要舍得花时间训练、刻意练习、小步前进,不要急于求成。
孩子是需要呵护的树苗,是需要扶正的,他们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早的园丁也是,所以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扯着孩子。
孩子受到最大影响的,永远是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