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面临两座巨大的围墙。
第一座围墙在内部,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从高增长转向中增长,不是线性降速,而是以前的饭可能以后吃不到了,比如低人力成本、房地产、自然环境资源这些以前的饭越来越吃不到了。要是找不到新的饭吃,就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座围墙在外部,中国目前这个吨位,即使增速放缓,凭借势能,五到十年之后,也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个趋势引发的国际疑虑甚至冲突风险,也是一座巨大的围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要是抽象成一个词,就叫高质量发展。
借鉴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的说法:他提出了一个1+3+2的结构性潜能框架:
一个龙头,即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今后五到十年,中国经济的百分之七八十新增长点会出现在这里,事关这个龙头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要优先做。
三个短板,第一个是石油电力、铁路通信这些基础产业效率低,还存在不少行政性垄断,要改,改了才能降低全社会成本;第二个,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不够大,只有4亿,要增加到8到9亿,来扩大消费内需;第三个是基础研发能力弱,动不动就被卡脖子,这也要补上,才能让内循环畅通。
两个新的产业机会: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也就是碳中和,这两个产业机会是世界级的,所以中国值得为此改革出发展优势,来争取这两个世界性机会。
高质量发展能缩小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差距,利用汇率升值叠加实际增速,中国就有机会在2035年初步成为中国发达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