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俨然成为微信公号史上的一个现象级产品。作者咪蒙本名马凌,自2015年9月15日发表第一篇推文《女友对你作?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开始,凭借高产似母猪的日更创作效率, 已累计了超过1000万的粉丝订阅量,她的文章平均阅读数200万+,单位广告开价73万 (一个月只接8单),甩行业老二N条街。
为什么人家动动笔写写字吐吐槽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两天的课程上下来,算是开了眼界。
新媒体内容创作工作,不是我想象中简单的直抒胸臆,也不是光杆司令般的单打独斗,更不是突发奇想、深有感悟后的下笔成文 。以我过去的认知来运营一个媒体公众号,充其量就是自嗨,做个人思想经历成长记录手册还可以,若是想追求粉丝量,订阅数,我这种小白级打法是很难做大的。现代人时间如此稀缺宝贵,没人有那时间精力关注你平淡无奇的生活和强行深刻的思想。
每一个运营得当的微信大号,哪怕早期只有一个人,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都会走上公司化运营的道路。若想在流量方面获得长足的高速增长,需要不断地,稳定地输出市场喜闻乐见的内容。一个人的脑汁被榨光都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用一句烂大街的话: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本次分享的四家媒体:咪蒙、GQ实验室、一条、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无一例外,都是公司化,大团队的作战模式,人数从二三十人到700人不等(一条新媒体团队100来人,电商团队500-600人)。
从分享者的叙述习惯和内容侧重点来看,GQ和一条的分享者都是传统媒体出身,所以媒体人的特性和思维方式很鲜明。GQ侧重发展媒体广告业务,像一个精品的广告公司一般,客户层次也很高大上。 一条的审美意识和水平最高,拍摄的视频,多有大片的质感,已经将自己的短视频制造团队打造成了堪比电视电影制作团队的水准,由于早期吃到了微信公号的流量红利,凭借累计的流量,现已转战线下实体店和电商领域,实现流量变现。
咪蒙和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两家主打中产阶级独立女性市场的新媒体,走的均是产品化、工业化打造内容的路线。通过广告或电商模式变现,利润率做得都很漂亮,至少团队自给自足,能在这波资本寒冬中,过得有滋有味。
两家用户人群很重合,但是变现途径略有不同,咪蒙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横向布局媒体矩阵。内部孵化了几个小号,把团队中三个大三实习生培训个把月后,推举成CEO负责运营这些个小号,形成与主号协同但主打不同人群的媒体矩阵。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在广告方面不遗余力,同时延伸到电商和线下社群领域,实现变现的一波骚操作。
上面啰嗦一堆,今天就以咪蒙团队为例,整理一下如何用产品思维做公号,以下是没有水分的纯干货,小心噎到:
用产品思维做内容——咪蒙团队量产10万+文章的方法论
一、用户定位——精准定位是重点
咪蒙的目标用户是新女性。女性崛起,需要全方位的陪伴和服务。包括情感陪伴、认知升级、行为升级、消费升级。咪蒙公号的使命就是陪伴新女性成长;重新定义这些追求经济独立,情感独立,人格独立的女性。
二、选题——好选题源于选题会
好的内容必须要聚焦于两个点,这篇文章一定要与你有关,以及这篇文章对你来说有用,否则现代人时间都那么稀缺宝贵,没人有时间关注别人的各种小情绪,亦或是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所以选题和内容的切入点就显得至关重要,要以用户为导向。
1.抓痛点
用户的痛点才是黏住用户的抓手,痛点来自于几个渠道:
- 关注自己的需求,观察自己的生活
- 观察你身边的朋友
2.找素材
90,00后素材集中营:微博热搜、微博搞笑排行榜、抖音、快手、好奇心日报等等;
社会时事、热点新闻:朋友圈、知乎高赞贴、海外媒体、天涯、贴吧等.
3.确定选题
- 热点选题
当社会事件、娱乐新闻爆出,各家媒体竞相追逐,这类选题,犹如一片红海,想要在这其中写出标新立异的夺人眼球的文章,就得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的方法:
- 顺从大众情绪,但是观点要有亮点、有不同
- 反抗大众情绪,但是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是把那种让人怀疑人生的神逻辑,讲得让人事后想想觉得好有道理并恍然大悟的感觉。 eg:《为什么我不愿意骂PGone?》《地震10年,汶川没有什么新闻》
- 另辟蹊径的方法:
- 非热点选题
- 上报选题单,由读者群投票投出最想看的选题
- 确定选题后,进行切入点的脑暴,找文章新颖的切入点,创作吸睛的标题
三、筛选好标题的标准
- 取标题时,问自己2个问题:
- 看完标题,有强烈的欲望让你想点开么?没有,就删掉。
- 跟读者有关系么?没有,就删掉。
- 夺人眼球的标题:
有人说,公众号标题决定了内容的打开率,现在流量贵,用户时间稀缺,读者给你的时间只有3秒,3秒钟决定文章的生死。
让我们来感受下,咪蒙团队火辣辣的标题:- 《我把你当老公,你把我当子宫》
- 《谁不是一边当老板,一边当孙子呢?》
- 《约炮中,请勿打扰》
- 《老板,我要请假,我爸让我回家继承皇位》
四、用户参与
如果将内容比作产品,那么读者就是用户。咪蒙团队会运营专门的用户群,并且在写内容的过程中,让用户深度参与其中。
- 选题(把要选的三个选题发到用户群中,使用票数高的选题)、
- 采访(采访用户需求,获取想看的内容和话题)
- 产品在用户群中迭代测试(各种粉丝群,各年龄阶段,按年龄、职业、性别细分;不同的话题和广告按照属性,重点参考某个目标群体的调研反馈)
- 每个月做一次粉丝深度调研分析
五、积累并迭代方法论:
- 制作内容的时候,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迭代内容制作方法论,并从内容、视觉、体例各个环节不断升级。
- 积累庞大的素材库,包括标题库、金句库、段子库、开头库、情节库等等。
- 把每篇文章当成一个单品来策划和运营
最后,想在这里歪个楼。
不得否认咪蒙为代表的以产品思维来运营的大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用如此产品化、工业化的方式产出的内容,我个人没那么喜欢,总觉得有点反人性,偶尔看一看当做快餐还是可以的,但营养含量不高。
平时经常关注的六神磊磊读金庸的作者,一位帅到惊动党的文艺青年——六神磊磊,曾说过一句直击小女内心的话,并深以为然:
现在内容创业的领域里,占最大比例的不是作品而是产品,这两项有什么区别?是标准不一样。
作品遵循美学的标准、文学的标准、社会价值的标准,可是产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呢?我觉得只是统计的标准。什么是统计的标准?——能带来多大的流量。
正是因为产品只遵循统计的标准,所以我们看到内容领域很多没有立场的人假装在有立场,很多没有观点的人假装在有观点,很多没有思想的人假装有思想,因为他只遵循一个产品的标准。
以上,与君共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