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几句牢骚
1. 读《通鉴》,一直以为三国是从黄巾起义开始,查资料才明白,三国分狭义和广义(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狭义的三国是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开始,广义是黄巾起义。《三国演义》自然是以广义的三国来讲。
2. 为什么选取三国来写演义,从个人角度来说,在东汉末期就有各种异象发生,「黑气降于帝宫,青虹现于庭」,接下来是各种动乱发生,英雄人物悉数登场。读到这里,不知不觉想到《水浒传》,古人写故事,开头似乎喜欢用异象来开篇,或许真应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通鉴》上说董卓为人残暴,体现在哪里? 袁绍在一边集结兵力,准备讨伐他。他倒是不在意,废帝立新,不去征讨袁绍,倒认为应该迁都。劳民伤财不说,他经过阳城,征民驾车,还把人的头颅拿来当作车辕,把妇女给士兵当婢妾。其间盗墓,烧宫庙,烧杀抢掠等行为,不一而言。
还好,恶有恶报,董卓作恶太多,到最后蛮横起来,几乎不把人命看在眼里,只要有人稍微顶撞他,就要杀人。有一次吕布不知什么原因,冒犯他。他直接拿起戟丢他,吕布身手矫健,躲了过去。从此结下仇恨,和王允商议怎么杀死董卓。
杀董卓这段《通鉴》写得很精彩,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董卓死,百姓欢歌。他的尸体丢在外面,太阳晒,脂液流满地,守尸的人在他肚脐上点根灯芯,直到许多天后,这根灯芯才燃完。至于金银珠宝,那更是不计其数。
4. 曹操的养父是曹嵩,《通鉴》上说他「少机警,有权数」,但是行为过于放荡。太尉桥玄说他,天下将要大乱,没有命世之才,不能安天下。能安天下的人,或许是你。不过你现在没有名气,可以去拜访许勋,他的兄弟许靖还喜欢评论人物。曹操去问许靖,他不回答。没办法,曹操只能把他劫住,他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喜而去。
哪怕曹操有这样的出生与评价,往后看,他的成败还是有太多变数,比如他最初的五千兵马,是卖房子招募而来。去投靠袁绍,那些人商议怎么打董卓,没有人愿意行动,他去了,结果大败,还差点把命丢了。经历诸多磨难,才慢慢起来。从正史看,曹操确实令人佩服。
5. 刘备出场,《通鉴》上形容他是「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年就有大志,但不怎么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他和关羽、张飞的关系是寝则同休,三人一起共赴艰难,不分彼此。
我倒觉得刘备的能力除了心胸外,还有一点是识人。比如赵云,原本赵云是公孙瓒的人。有一次,公孙瓒问他,听说你们贵州人都倾向袁氏,你怎么来投靠我。赵云说,天下纷乱,人民不分是非,更倾向于害怕的那一方。但私底下议论,人们还是会倾向于你。刘备听闻,觉得赵云有奇谋,于是深交接纳,自此,赵云开始追随刘备,征讨天下。
部分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附:1 月书单和影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布满灰尘,看完电影下的单,视觉效果很震撼。从上周开始每天读一个故事,到最后实在是读不下去,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我的问题。简单来说这本书里有书信、日记、自述、采访等写作手法。人物的关联似乎除了他们的胎记外,并没有很强的关联。实在抱歉,到最后我真的是看不下去这种乱糟糟的写作手法,希望作者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写,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写完不是很好吗。
image工作需要,阅读本书。任正非的讲话很好,从他的讲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勤劳、勇敢,有魄力,不认输,终身学习的人。他一生所有的技能基本上靠自学。对员工的讲话也很坦诚,谈公司,谈管理,谈业绩,不务虚,是怎样就是怎样。可以说这种艰苦朴素,有危机意识的作风,让华为走过重重难关。任正非的讲话发言的语言雄浑,肯定,引经据典,看来读过非常多的书,学习的理念基本来自西方,毕竟我国没有什么百年企业,想学也学不成。这本书最糟糕的是把他的讲话稿拆分了,还在后面加了其他公司的案例。唯一的好处是增补了任正非在当时讲话的社会背景。
image这是一本在狱中完成的书信集。翻开书前,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等待作者描述一个满是黑暗的炼狱。然而作者身在狱中,几乎没有对监狱进行描写。他以慈爱、善良、关切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向家人传递温暖,和好友探讨神学问题。一个人有多温暖,就会在黑暗中散发多少光亮。生命的尽头,也是新的开端,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image冬天看这系列电影,从年前看到现在。点开每一部都很忐忑,身体忽而温暖,忽而冰冷。每次看完一部,脑子会不停冒出问好,开心有时,难过有时,失落有时,伤心有时,无奈有时,失意有时。每一集探讨一个故事,简单的故事里透出无限的答案,我永远找不到线头在哪里,只能围着这团线不停旋转。
image image image image在现在几乎每部电影会有黑人出现的美国电影中,看这部关于种族的电影,心情是愉悦的。导演的镜头聚焦在一条遍布黑人的街道,这条街道偏偏有一家白人开的披萨店,披萨店对面是韩国人开的杂货店。披萨店的老板看着街道上的孩子吃他的披萨长大,甚至将其中一个帮他送货的黑人孩子视为自己的儿子。这家披萨店由于墙上挂的全是白人,引起一位黑人不满,他召集其余成员共同抵制披萨店,悲剧由此产生。导演以公平的视角记录这一天发生的事,没有谁是真正的对,谁是真正的错。有的只是人们如何去处理种族间的问题。现在再看这一路走过的平权运动,答案不言自明,种族歧视的界限,日益模糊。
image看这支广告前,我正在写文案。写完随意翻群,找到这支片子。出于好奇,点开观看。我的习惯是看广告前要看下时间,如果超过三分钟基本上不会看,但这部片子点进去自动播放,五分多种看完,完全没有感觉。作为从业者,每天要看一堆广告的人,有什么片子能让我在知道这是广告,还完全不知觉的看完?更为可耻的是,导演除了这个故事的点抓得好外,故事的走向完全明了(大团圆结局),看见他掏出那只硬核鼓风机佩奇,还是会莫名感动。这就是一直好广告,明知道是广告,依然会看完,看完,还会分享给身边的人。
image在赞美这部片子前,请允许我花一点时间聊聊黑色电影。影评家罗杰·伊伯特给黑色电影的定义是:电影中那些明知道自己是在犯罪的人,承受着内心道德谴责的过程中,一再犯罪。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对黑色电影最清晰直白的定义。影片一开头用一辆胡乱行驶的车带出整个故事,主演下车,上楼,对着答录机开始讲故事。此时,我们已经知道他犯了罪,但是犯什么罪,不明白,只能在他的描述中还原整个故事。与其说是在看犯罪历程,倒不如说是在听他的忏悔,而时不时插入进来的旁边也似乎在提醒观者。看完才明白,电影的谋杀包裹的是人性的拷问。我是有罪的,一旦犯了罪,如同上一列火车,它的终点是死亡,而这一路,永远有正义之声在天空回荡。
image那些没有失去过心爱之物的人,不用理解他们,不用和他们讲道理,更不用委曲求全,抄起棍子直接和他们对抗到底,让他们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和他们不一样。
image用水墨风来拍电影,质感很棒,但视觉完全撑不起整个剧情。这是一场反间计,苦肉计,混合特洛伊式反败为胜的故事。两个不该死的反派,在莫名的大意下死去。三个攻心的男人,斗来斗去,看似戏份很重的女人,张口目瞪的看明白整个故事。故事的伏笔没埋好,基本上到中场已经能猜出来大概,结局设置的悬念也不够有起伏。许多的慢镜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失去了凌厉的攻势,似乎在有意拖慢剧情,但这些弥补不了悬念铺设的硬伤啊。张导,走点儿心吧。
image以寻枪为线索拍的电影,这不是我看的第一部,但却是一部以荒诞,幽默为基调的故事。故事从劫匪抢劫手机店,工地保安寻枪开始。原以为是寻找同一把枪,到最后才发现是两把枪,可以说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看见的。我喜欢这部电影里任素汐和劫匪在天台拍照的那段。喜欢那个傻头傻脑,不管怎么都会爱上真真的劫匪,它们太过于单纯,以至于纯真到不愿相信,其实整个故事就不是真的。作为商业电影,它是成功的。只是电影散去,音乐响起,桥依旧横跨在城市两头,人来车往,故事里的人物却难以寻觅,毕竟这城市里有太多无名之辈。最后友情提醒:千万不要惹女人,更不要惹大西南的女人,她们才是真正的「悍匪」,不需要讲理的那种。
image节奏太快是这部剧的败笔。对于许多没有看过书的人来说,这种一直快节奏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剧情快就算了,人物的台词也快,完全不是在拍电影,纯粹是在走过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我靠着读过原著才能跟上脚步,没读过怎么办?姜文为了把人物挂上钩,所有的人都必须要和主角、社会有关联,甚至是强关联。李天然和唐凤仪、关巧红的爱情太浅,不合逻辑,和朱潜龙、根本一郎的仇恨没法驾驭这个剧,绕太多弯子。亨德勒医生的死没有逻辑,日本人不敢随便杀的人,其他人能杀?何况字迹模仿这么拙劣的手法,说不通。这改编完全丢了书中的精髓。《侠隐》重要的是隐,人、事、物的隐,整个社会动荡前的若隐若现才是重点,光着屁股在白天乱跑,那是找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