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这本书算是对于叔本华思想一个入门读本,对其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做了一个整理和归纳,从《哲学的故事》到这本书,无不可以体现出叔本华在思想上面的一些偏激,偏激能更好的刺痛我们,正是如此刺痛我们的才会让我们更好的去反省。
笔记
- 从愿望到满足再到新愿望,这一持续不断的过程要是循环得快,就是幸福,慢,就是痛苦,而陷于停顿之中,就成了僵化生命的空虚无聊,成了毫无对象,模糊无力的妄想,成了致命的苦闷。我们的生活正是如此,在不断的愿望满足之中渡过,当我们的愿望不能够很快被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痛苦,但是当我们去放弃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就因此变得空虚无聊了。说是愿望,我们也可以说是需求,我们在满足了我们做为动物的一些基本的需求之后,我们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为了增强满足欲望获得满足时的快感,就人为的增加了需求,排场,鸦片,奢侈,烟酒,与之相关的事物接踵而至。总之这一苦乐的根源来自于如何看待别人对于自身的关注。而这些需求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认同。
-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当前的时刻,并使它成为生命里永恒的目标,因为只有当前的这一刻才是唯一且真实的。这个观点与埃克哈特的《当下的力量》不谋而合,只有当下是切实存在的,未来,过去都不过是小我在虚构,以证实自己存在的。让我们幸福的就是感受当下的这每一个时刻,比如现在的我听着Lou Reed,写着博客,让自己的思绪在键盘敲击声中变成一个个的文字,这个过程美极了,舒服极了,我的思维全部都在这,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就是感受着当下。
-
若想停下脚步就肯定会摔倒,唯有接着奔跑才能找到平衡以便稳住身体。
-
我们的开始在肉欲创造的幻想和性欲快感带来的意乱情迷中产生,我们的死亡在伴随着器官的衰亡和尸体散发恶臭中死去。
-
人生的过程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不停的摆动。人刚刚在痛苦和困乏中得到喘息,空虚无聊就会立刻乘虚而入,以至于人又必然寻找消遣。每当拥有一物,就表明让一物失去了刺激,于是新的欲求就会以新的形态产生,不然,寂寞空虚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一切的刺激的娱乐活动都会让人最终觉得索然无味,海洛因,只有这种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去直接刺激我们的神经结构,才可以让我们再感受到我们的存在,因为其他的一些需要感官传递的物理刺激方式,已经让我们变得麻木了。如果做爱,除了一种强烈的征服感之外,没有任何的物理感官刺激反馈了。寻求刺激,刺激让我们麻木,再去寻找新的刺激,然后再麻木,停止了寻找刺激之后,我们就觉得生活变得无聊,平淡。追求刺激又会让我们觉得痛苦。
-
如果我们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坚定的看法,对于同样的事情的新看法和意见就会被我们的拒绝和否定。我们总是喜欢别人按照我们的价值观去讲一些我们喜欢听的话,久而久之,这个反馈过程产生了一个闭环,我们的先前的观念被加重,而我们也很难自知。
-
思想的交流很轻松,很容易,互相心灵间的传达,回应很迅速。两个人的交流,彼此都能够感受到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沟通顺畅,也会在短时间内彼此交换大量的信息,而不是将时间花费在去为彼此解释上。彼此在讲话的时候的,所具备的知识背景是相同的。
-
对于知识的渴求,倘若目标瞄准的是事物的普遍原理,就可以称之为求知欲,倘若渴求知道的东西是单个的零星之物,那就应该被称为好奇。
-
书呆子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是思想家,天才,以及照亮整个世界并推动人类进步的人所阅读的却是世事,人生这样一本书。
-
真正有意义的作品,是断然,确切的,因为有思想的人肯定会清楚,明确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无论阅读多少书,如果书中的思想并没有被我们所理解,然后内化成我们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就无法去清晰的表达出来。
-
所有重要的书,都要读两遍,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能更好,更充分的理解书的内容。再就是我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境和情绪也发生了变化,阅读之后的印象也就不同了,这种情形下,犹如在不同的光线上去看同一个物体。电影,书,别人讲的话,总之一系列的具备价值和思想的输入,都是值得我们去二次回味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有一座山在我们的面前,第一次见它的时候,我们在它的前面,等到第二次的时候,我们走到了它的后面,我们对这座的山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经过文明教化的社会像是一个巨大的化装舞会,缺少特色,像是多米诺骨牌。个性,思想的个性是最具价值的,外在的个性是很容易通过物质来进行包装的,但是对于思想确实很难的,以为它很难去培养差异性,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泯灭人的个性,让我们成为国家机器。所有人都在说着一样的话,做着一样的事的时候。
-
人的幸福多半归功于健康的身心,有了健康,做什么事都会让人快乐,反之则失去了快乐。
-
心灵的空虚主要原因是知识的迟钝,只有经常兴致盎然的注意观察外在的细微事物,才能消除人们脸上表现出的空虚。
-
人所能作为的与成就的最高极限就是超过自己,人越能实现这一点,越能发现自己就是一切快乐的原动力。就越能让自己觉得幸福。
-
人会因为失去什么东西而感到痛苦,因为他们把一辈子的幸福寄托在了外界事物上。他们的重心会因为每一个幻想和欲念的改变而改变位置,但却不会放在自己身上。
-
摆脱痛苦和死亡,就只能否定生存意志。只有这样,个体意志才可能挣脱种属的根基,放弃在种属中的存在。除了我们的个人意志之外,我们耗尽半生,竭力去满足的还有种族属性的意志,而摆脱这一切的方式就是否定生存意志。
-
唯有金钱才是绝对的好,钱不仅可以满足特殊的需求,还可以抽象的满足一切。
-
生命短促如蜉蝣,用短短的一生去侍奉那些卑鄙的混蛋,是多么不值得啊。不过,世间卑鄙的混蛋终是人多势众,所以米凡诺说,如果你的贫穷打过你的才气,你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在思想上鄙视的人,可能终生都无法在钱财上超过他们。
-
社交聚会要求人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自己的个性,那么他就很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她大有好处。跟自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
一个人拥有的越多,别人能够给予他的就越少,
-
平庸的人喜欢迁就别人,喜欢容忍别人,因为容忍别人比容忍自己容易的多。他们内心的空虚驱使他们热衷于去和别人交往。
-
犬儒学派哲学家放弃所拥有的财产和物品,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心境平和所带来的喜悦。
-
当我们谈论一个人独处的人不喜欢与人交往,就好比在说一个人不愿意在深夜行走,我们就说这个人不喜欢散步。
-
长期的离群索居,会让我们对于情绪变得异常敏感。无法很好地感知到周围人的一些社交信号。社交和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经常不锻炼,我们都会变得生疏,都会在不知所措。
-
想在人群中保持孤独,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告诉比人,同时对别人说的话不要太过于当真。对于别人的看法,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甜度,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保持距离,而不会像傻瓜一样靠的太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不在求利因而更亲近,小人之交在于利如利断则情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