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诗大家都熟悉。杨贵妃想要吃岭南的荔枝,所以就有专人骑最快的马从南方运过来。还有人估计,那么远的距离,还要保鲜,必须先挑小的树,移植在容器里,然后快到了,赶紧摘下,飞马送过去。
因为好吃,所以贵妃喜欢;也因为劳民伤财,所以奢侈。据说连后来的乾隆皇帝也不敢多吃。
可是现在时代变了,想要吃到岭南的荔枝,再也不是受宠的贵妃的特权,普通民众也基本可以通过冷链实现。当然,比“”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当地朋友肯定还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现代社会物流,信息流发达了,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东西还是要各种成本,成本最终是要转嫁到消费者的,或者是应该转嫁的。早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实际上,也还受定位,定价的影响。有些东西贵,的确本来就是应该贵的。岭南的荔枝好,可是运到皇城,由于颇费劳力,不得不贵。现在社会快递业发达了,快递全国无死角,相对不那么贵了。但是我们还是得支付这个后台的成本。
回归到标题了,做产品,尤其是做面向全国的农产品,又是做自然农耕产品,这种高成本的种植方式,农产品如何能不贵呢。配送是面向全国,不是近水楼台的怎能不支付更多一点的运输,销售费用呢?若种植地址是难得的有山泉,环境美好,农产品质量好的地方。又怎能不贵呢?标准化的,地标性的,专业的种植方式,哪一样又那么容易呢。
所以想要以“优惠”的价格吃到全国各地的新鲜的优质的农产品,这个前提本身就不成立。只要农产品还是这样具备地域性,具备重量大,不易保鲜和运输的特性,那么外地的,高标准种植的农产品贵一些,就是应该的。只要我们需要的是标准化的产品,高品质的产品,那么农产品获取的价格就是必须得贵。
简箪,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还是有很多像谦益农业这样的农业企业,虽然产品品质好,但往往价格相对很实惠。但仍然有朋友会觉得贵。拿山泉水灌溉的大米,没有农药化肥的米和常规种植的米价格相比;还是有人不觉得路途遥远,为了几元邮费纠结,想要更好的派送服务,却又不愿意支付某丰的价格;还是有人觉得想长期买,觉得产品非常棒,但是贵了。
如何能不贵呢?除非农产品没有地域季节的限制,想吃苹果,就能随时随地买到;除非农产品用自然农耕种植时,绿肥饼肥是免费的;除非农产品保质期长,不用现碾现发;除非机动车都不烧油,到哪都不要耗费;除非就只买本地的品种······
所以,有的东西就和杨贵妃的荔枝一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本来就不是设定为人人都”买得起”或者适合人人都随时消费的,因为的确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这种代价,要么像贵妃一样,政府帮着买单,要么就是个人要支付更多。
所以,贵,是正常的。不贵,反而不正常。所以,惜物,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