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一碗《论语别裁》

来一碗《论语别裁》

作者: 逆旅怪客大力哥 | 来源:发表于2015-12-10 22:40 被阅读62次

    老实说,《论语》看了好几次,也曾打算背下来,但始终只记住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这次对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我还真没信心读完。不过现在已经断断续续读完上册了,感觉还不错。

    可能的确是《论语》本身是很好的东西,但在几千年的流传中,统治者和各种文人为了自己各种见不得阳光的私心或摆的上台面的理由有意无意的曲解了一些重要的含义,所以与老夫子的本意相差甚远,进而差点被扔到厕所里。如果那些无良文人在阴间或其他什么地方碰到老夫子的阴灵,估计老夫子也会不顾脸皮的跨马提枪追杀这帮无耻的N代弟子——圣人也是有火气滴!

    而且据说老夫子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能下地耕种,能跃马引弓,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后代儒家弟子不知强了多少倍。如果说“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也就罢了,可偏偏老夫子堪称圣人,而历代儒家文人的行为也最终留下了个“文人无良”的定论。

    不过翻开《论语别裁》,南老夫子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解释就把我吸引了。老先生解释其为“学习,而不断的练习、实习、印证,这不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这样的解释很合我的胃口,而且,总结起来,湖南的文化精神中就三句话“上下求索”、“先忧后乐”、“经世致用”。这“经世致用”讲求的就是务实,手底下见真章。武功练得再好,棍剑耍得如敦煌飞天舞,没用,因为这样的人很可能被人一板砖就砸趴下了。

    而且这样来解释,就觉得孔老夫子其实并不是教人死读书,光说不练,而是老夫子很讲求学以致用的,简单说就是,老夫子也认为知识是需要转化成生产力,以显示知识的威力的——看来老夫子也是求名的!

    以前,这句话总解释为“学习而不断的复习”。额滴神,看看考试前学生复习时的那个痛苦劲,怎么着也不觉得学习复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啊!但这练习、实习、印证就不同了,这讲求的是学于致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无形的知识转化成有形生产力,这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以前在学校学习《自控原理》《电路》《数学》这些课程的时候学的很迷茫,也很郁闷,因为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干什么用,怎么用。学的很不乐意,也学的很次。到工作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再去回想那些知识,才发现,那些东西真的是很有用的。如果这时再回学校去系统的学习那些东西,那对我来说肯定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了。

    看完上册,我总觉得老先生应该是研究佛道两家顺带研究儒家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老先生是用佛道两家的东西来跟《论语》中的词句相互印证,而且处处可见老先生对道家、佛家的推崇。这不奇怪,虽然从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不遗余力的打击压制其他学术派别,但儒家始终也是不停地吸收融合别家之长来补充、充实自己的学术,不过得了人家的好处,还要把人家往死里整,这帮子儒家夫子的人品还真不是差了一点半点。孔老夫子虽然有“诛少正卯”这么个事,但大体上也还是尊重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至少他明明白白的尊道家之祖老子为师而不以为耻。这也进一步反映了孔丘以及其七十二门人之后,世上再无儒家!有的只是借孔老夫子礼孝仁义公天下之名而行一己之私的文人,而非儒士!

    佛道儒三家在中国文化中形成并立格局后,三家其实一直走的是“三教合一”的路子,谁也奈何不了谁,谁也无法形成觉得的可以湮灭其他两家的局面。历史上那些青史留名的佛道儒各家名人,其实细探之下,均是“三教合一、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而且那些最最牛气的人似乎更多的是带有佛道特别是道家的风格。就像封神榜里的那些神仙,在深山修炼,练着练着,发现没进步,一算,原来在红尘中还有些鸟事羁绊着自己,于是到红尘中溜达一圈,完后继续回深山,该干啥干啥!

    很多人对《论语别裁》等南怀瑾老先生书表示不屑一顾,认为其说的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也说的不明不白,但我想,如果能注意到中国文化历来的“三教合一”这样一个事实,基于这样的事实来看南老先生的书的话,应该还是很有收获的。

    据说,南老先生有过一个很可爱的习惯,在他研究学习的书桌上,放着一本黄书,在学习研究累了的时候就看看黄书调节一下,不知道是真是假!这老头还是蛮可爱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一碗《论语别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jy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