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自由是个共同体,规则之下才有自由。界限即是规则,规则亦是界限。工作中需要、交往中需要、生活中是如此。即便是家庭成员间也是如此。
大家的和平相处要有界限,一家人的和谐更是不能少界限,兄妹之间相处也要从小培养界限感。
有界限是对对方的尊重,界限感也让彼此感到安全。
疫情期间全家人24小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意识到界限的重要性,也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尊重对方的界限以及树立自己的界限。
疫情期间一家人24在一个空间里,工作的工作,学习的学习,玩耍的玩耍,没有明确一些界限前,上网课的上不好课,学习的老是被打扰,工作的经常被打断,玩的人也玩不开心。我们一起开会约定了区域的界限,后面的日子明显好过了很多,整体看来是相安无事,可在一个家里,大家还要生活,很多空间及物品又是共用,仍然还会偶尔有冲突。
比如:哥哥上网课的地方,有妹妹的书架,妹妹在哥哥上课时总是会进进出出,显然也是有影响,哥哥选择了将门关上,但妹妹认为哥哥虽然在这个区域学习,但她去取自己东西也是她的权力,大家都没有错,可结果是大家都不愉快。
经过他俩商量,达成一致,进房间取东西要敲门,妹妹开始老忘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养成了习惯,只要看到哥哥将门关着的时候,她进去时在门口先敲一下门,然后问哥哥:“哥哥,我能进来吗?我要取一下东西”,大多数哥哥都会说“进来拿”,偶尔哥哥会说等一会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他们彼此有了这个意识。可能对于孩子来讲,还并不懂得边界这个词的意思,但在行为上他们感受到了有边界与规则给彼此带来的安全。
界限与规则要被打破,怎么办?
这学期刚开学,学校就要组织考试,儿子在考试前一天下午放学,给我电话,向我申请带一位同学到家里,原因这位同学因为明天考试,今天想让他给补习一下数学。而且他给我打电话也用的是这位同学的电话,那可想而知,同学就在他旁边。而在我之前有过约定,带同学到家是可以的,但必须提前给我们家长说,而且周末或放假时间才可以。所以对于儿子此时的请求我是有些不满意的,我问他的决定是什么,他说他知道不合适,但同学一再要求补课,为了明天的考试,他很想帮助他,但也知道打破妈妈的界限,所以此时打电话也很为难。此时我听到孩子这么说,我答应了。
等同学到家后,我近半小时才回到家,接完老二,给他们买了晚餐,然后急匆匆去带着老二上乐高课。
等晚上回家时,他主动找我道歉,意识到自己违返规定,感到自己今天越界了。
我也顺便和他聊了聊我的想法。
“首先,妈妈周内的下午下班后很忙碌,又要接妹妹,偶尔还要送你俩上课,还要给你们准备晚餐,如果同学来家里不能有充足的时间好好招待,会让同学感到不被尊重;其次,突然让同学来会打乱我们下班后的安排,影响家庭所有成员,对我们也不尊重。
但今天我之所以同意,因为你告诉了同学想让你帮助他,说明你平时善于帮助人,同学认可,其次同学在你旁边,你本来就因为超出妈妈的界限为难了,如果我拒绝也会让你更为难,作为妈妈,不想让你这么为难,我这次同意,但不希望有下次。”
这次我没有坚定的维护自己的界限,我想他能感到为难已经意识到界限的存在,他能给我道歉也让我相信他以后会更加尊重别人的界限。同时在那时那刻,孩子面对如此为难的场面,一方面是与妈妈的关系,一方面是与同学的关系,他还没有学会处理,他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所以也是一次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爱与理解的机会。
界限虽然这次被打破了,但用爱与包容依然可以让界限再次筑起
界限,对他的认知可能我还不是很成熟和全面,界限一定要有,让人安全和安心,更让环境和谐。但界限是否能被打破,我不敢说,因为我没有做到坚守,但我也不认为错了,因为我可以接受,并且结果也不差。
以上案例仅仅是与大家分享享受着界限带来的安全,也时时要面对打破界限的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