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是在断舍离,没办法,贫瘠的物质支不起昂贵的梦想。
一个是最终放弃了折腾天津户口,一个是放弃一趟旅行计划。
天津户口纠结了一段时间,看到一些利好,如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趋势,直辖市的房价低洼区的投资价值,还有就是未来的教育后路等等,目前这个通道正在收紧,有可能是错过就不会再有机会上车的。其实我不是很在乎家里人的反对意见,做出放弃的决定主要是基于自身的现状,以目前天津暴涨的房价购房可能需要先变现一部分资产,评估了一下过于耗时耗力,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只能放弃。
三亚是我挺想带孩子去的一个地方,虽然我并不喜欢三亚。苦于要等柚爸爸假期出行,三亚的出行计划预算严重超标,不得已打算放弃五一出行,静观变化。这个地方在我心里就值这么多钱,超过这个预算,对我来说实在接受不了。
放弃户口总得来说,还是没钱,想折腾折腾不起,做这样的决定不是特别难。放弃一趟旅行计划按说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因为是承受范围内的事情,所以做出割舍的决定并不容易。尤其是这个柚子君2岁前的海岛出游计划,眼见就得泡汤,这让我不是很舒服。
这可能跟家长圈子里流行的一个观点有关,2岁前乘坐飞机旅游是最划算的,所以2岁前,家长尽可能多带孩子出去旅行几次。现在,多带孩子旅行也算是家长的一种标配生活了吧?没有过上标(随)配(波)生(逐)活(流),总是会感到很难过。
我们一直梦想着过上女人的标配生活(这里的标配意思是:是个女人就该这样),谈恋爱有鲜花有礼物,有订婚戒指,求婚仪式和钻戒(哪怕钻石小一点呢),婚纱照不是海岛的旅拍也得是中等婚纱影楼里中等档次的拍摄套餐,出境蜜月游,不是马尔代夫怎么着也得是东南亚吧,婚房(哪怕不是在北京呢)。
婚后要生孩子,最好是能去私立医院生,住月子中心或者口碑好的月嫂那就最好不过了,孩子最好是满月后就上早教,最好是美吉姆或金宝贝,还得报游泳课,最好是亲子游泳不是随处可见的那种带颈圈的那种。2岁前出境游几次,充分享受婴儿票的好处。再后来的好幼儿园,学而思的学前辅导班,好小学……
不知不觉的我们都在做着或憧憬着有一天能过上这种标配的生活。离标配的生活越近,生活的越充实有动力,而如果离标配生活越来越远,总会让人产生一种心里失衡感。
这种失衡感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吧,反正它是经常光顾我,让我为此而烦恼、失落。但也有一部分人特别理性,甚至不能理解这种失衡感的存在,他们认为人应该过与之匹配的生活,财富的超额收益部分才能用于额外的消费。比方说,他们会给自己定下要求:资产不够500万不会买车。
且不论他们的想法你是否接受,这些人的想法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物质起点并不高,要想过标配的人生并不轻松,甚至是有些捉襟见肘,这样的我们如果还要去拼什么标配,伤害的可不只是眼下的那些积蓄,可能还有你的未来。本来我们就够平凡了,没有老可啃,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如果还总是过度消费,不提前规划未来,未来必将是岌岌可危。
普通家庭单凭一代人的努力,费尽力气都不可能跟别人打成平手,更何况自暴自弃呢?
断舍离脱离物质的一切不切实际的梦想,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吧。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增加物质的能力上,不要辜负了今日的断舍离省下的mone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