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347天早安问候。
您对孩子的诅咒有多久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墨菲定律:你越担心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越担心、越焦虑的事,有的时候反而更容易成为现实。
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很多父母出于关心,经常对孩子反复叮嘱,多穿点衣服,别冻感冒了;多看着点路,别摔倒了;在学校别跟老师顶嘴,在学校别跟同学打架;在外面注意安全,别被人骗了。
看似是充满爱心的关心为什么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上有一种身心疾病叫“疑病症”,典型特征就是经常会无缘由地怀疑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比如头疼、胃疼等,到了医院检查发现都没问题,这更多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关键是这种担心在最后往往会成为现实,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的负面情绪长期积累最终很有可能会影响身体变化,最终可能真的生病。
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也是类似,看起来是担心,是关心,但是频率过高,过度的关怀、过度的焦虑反而会有很多负面影响。
第1,焦虑传递。
父母的过度担心代表着他感觉经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感觉这个世界很安全,有的人这个感觉这个世界充满危险。
父母过度焦虑代表着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是充满危险的,充满欺骗的等等,同时焦虑会传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也跟着焦虑。
比如说你天天跟孩子说,这个世界上骗子很多,自然会影响到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第2,可能会导致自我效能感的下降。
父母的担心代表着对孩子的不信任:别摔倒了,别磕着了,别碰着了,代表着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长期下去可能会成为一种现实,导致孩子自己觉得我能力就是不行,要不然为什么父母总担心我呢?
第3,影响孩子的自主性。
比如父母经常跟孩子说,别跟同学打架吵架,别跟老师顶嘴等,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主性,想要自己做主。
那父母的暗示可能会引发一种逆反心理,我为啥要听你的?
我为啥不能和别人吵架?
我吵一吵不行吗?这种反复的叮嘱反而可能会触发相反的一些行为。
第4,导致孩子学习的机会减少。
父母的过度担心,觉得世界充满危险,可能会限制孩子他的自由,减少了活动的空间。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怎么避免自己的担心成为一种对孩子的诅咒或者障碍?
第一,父母要经常自我觉察。
我们发现一个人状态比较差,能量比较低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对于外界的担心。
父母要觉察自己的状态,是不是因为个人的原因导致对孩子有各种担心。
第二,要相信、信任孩子。
“相信即现实”,你选择什么,往往就会看到什么;看到什么往往就相信什么;相信什么最后就会成为什么。
比如说你选择不信任孩子,经常担心他会早恋,那你可能在孩子发信息的时候,在孩子关上房门,自己待在房间里的时候,你总觉得他会早恋。
第三,守住底线,放大空间。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自主,信任和自主不代表完全放任,而是让孩子在一定的界限内,一定的空间内,让他自由活动。
如果一个父母常常担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
所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把对孩子的担心变成相信、变成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