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头负气离家出走了,儿女们找遍大街小巷,甚至雇人沿着门前的子牙河反复打捞三天三夜,仍不见老牛头的踪影。牛婆婆哭红的双眼,躺在炕上不吃不喝。
老大说:“妈,我爸那犟脾气您又不是不知道,他说不住院就不住呗,这哮喘病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您这一逼他,大冷天跑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她不住地抹眼泪。
“大闺女,你就别埋怨你妈了,她心里不难受啊,快想办法找人吧!这倔老头,就跟你妈犯脾气,别担心,哪天气儿消了自己就回来了。”这大姑还挺讲理,并没有埋怨弟妹。
左邻右舍七嘴八舌地出主意,牛家的几个儿女熬红了双眼,个个地像霜打的茄子,瘫坐在凳子上,无精打采。
几天后,儿女们听从了邻居的建议,在报纸上和当地的有线电视上登了寻人启事。眼看半个月过去了,仍没有一点有用的消息。
一
闲得无聊的人们仍将此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议论声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为消失。
“这老牛头至于那么小心眼吗?媳妇好心好意劝他住院治病,他就想不开,离家出走?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没准找哪个老相好儿去了。”
“胡说八道,人家牛爷多好一个人啊!竟这样编排他,也不怕遭报应。”
“就是,牛爷在咱村小看门这二十几年,老师、家长、孩子哪个不说他好。”
这话不假,老牛头别看在家里瞪着个牛眼,梗着个牛脖子,跟老婆孩子经常犯牛脾气,可在小学校看门那么多年,平时乐乐呵呵,谁有事只要跟他说一声,能帮忙时绝无二话,待人热心着呢!有时牛婆婆也很生气,那好脾气都给了外人,一回家就跟家人欠他钱似的。
老牛头还特别喜欢小孩子。每天住在小学校,平时就喜欢喝个小酒,那常备的下酒菜就是果仁、老虎豆,发工资的日子还会买个猪头肉,灌肠啥的。
孩子们上学放学路过门口传达室,只要甜甜地叫上一声“牛爷爷好”,老牛头准会把一张老脸笑成一个干瘪的核桃,捏上几颗果仁或老虎豆,放在孩子们的肉嘟嘟的小手中,然后在捏捏孩子那嫩嫩的小脸蛋,喜欢的不行。
有时家长们看到,笑着对老牛头说:“您自己四个孙伙计了,还没爱够呀。”
“我家那几个清一水的秃驴,一到一块儿就上演大闹天宫啊,我这心脏都快受不了了,还是看着小闺女儿耐人,安安静静的,嘴也甜。”
有时家长放学时太忙,没时间接孩子,也都会前提跟老牛头打声招呼,放学后孩子就会跑到传达室里边看电视边等爸妈来接,因此孩子们都把老牛头当成亲爷爷一样。
从村小走出的孩子一茬接一茬,被老牛头照顾过的孩子有的都做了父母,他们的孩子又受到老牛头的照顾,彼此更加亲切和信任。
这不,村东老王家的孙女玉翠经常放学要在老牛头这呆上一两个小时。老牛头和王奶奶是表兄妹,算起来这玉翠还得和老牛头叫表舅爷爷呢。
玉翠爸妈外出去南方打工,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每天做了豆腐到镇上去卖,收摊的时间完全取决于豆腐卖得快慢。
奶奶每次都会留上一块豆腐给老牛头作为答谢。她对老牛头感激不尽,''这真是给自己帮了大忙了。玉翠这孩子出生时难产,大夫下产钳可能夹坏了她的脑袋,因此反应从小比同龄人迟缓些,爹妈不在身边,奶奶每天回家又晚,要不是有这舅爷爷照顾着,不知多少回都遭小朋友欺负了。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