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带领一群没有经验的十二岁小女孩篮球队对抗从小训练有素的对手。你要怎么带领?告诉他们志在参加,不在得奖?还是要他们拼命的磨练基本功,放眼未来?
如果你只能以吊车尾的名次进去名校,你会选择进入名校吗?
给小孩衣食无缺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比较有帮助吗?
想了解上面的问题,就要看看这本以小胜大。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麦尔坎·葛拉威尔,他写的每一本书都是畅销书,也在2005年被选为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的一位。
他的书也同样都有争议性。例如纽约治安的好转是因为破窗理论,就有行为经济学家提出,其实是因为堕胎的合法性让治安变好。
流传甚广的1万小时定律,也被研究该定律的心理学家指出过度简化了他的研究。
但不可否认他的每本书都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而且也都是一次美好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大卫和歌利亚,是源自旧约圣经里面的故事。当时以色列民族遭到强大异族入侵,敌军派出了身高200公分,身穿坚固盔甲的大巨人叫阵单挑,想要打击以色列军心。以色列这边没有人敢出来跟他对战,此时没有作战经验的牧羊少年大卫自告奋勇。利用投石器打败了巨人歌利亚。
这看似不可能发生的胜利,在作者眼中其实是理所当然的胜利。因为我们对于强与弱,大多陷入了迷思。
本书主要讨论三个部分
一优势未必是优势,二有益的困境,三怀柔宽容是最强大的力量。
一、优势未必是优势
我们对于何谓优势,保持着一种很僵化的定义,我们以为有益的事物,其实并无助益我们以为没有价值的事物,其实使我们变得更强壮、更明智。
出生于印度孟买的维维克.拉纳戴夫,决定带领着一群没有篮球经验的小女生参加全美青少年篮球赛。
他没有一直加强他们的基本动作。他以违例的时间限制来制定的两条策略。
1.让对方球员没办法在5秒内,从边线外发球进场内。2.全场盯人,让对方无法在10秒内过半场。
靠着这两招,他们经常取得4-0、6-0甚至25-0的开局,赢得了很多不被看好的比赛。
让对方有着丰富篮球经验的教练、家长气得赛后在停车场后围堵维克.拉纳戴夫。
书中也提到一个数据,政治学家伊凡.厄瑞根托福特汇总了过去200年,人口与军力相差10倍以上的大国小国之战。大国的胜率仅有71.58%。如果小国采用非传统如游击战的战法,28.5%的胜率会提升到63.68%。
所以我们以为弱无法胜强,其实错误的。我们常想着名望、资源和隶属于精英机构对我们有利,却没有花够多时间去思考,那类有形优势会对我们的选择构成什么样的限制?
可是弱势者为什么都没有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作战法?是因为弱势者的策略会很辛苦,大多数人不愿这么做。坚持下来的才能偿得胜利的果实。
再来提到教育,一般都会认为小班制或是有钱能给小孩更多的资源,受到更好的教育。作者提出一个倒U型曲线的理论。资源或行动会带来正向的帮助,但当资源或行动达到一个高点之后,边际效应就会递减,反而越来越糟。有点类似我们说的物极必反。
人数太多的班级,老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但同样学生人数太少,老师也不会更用心,学生间容易缺少人与人互相摩擦产生的活力。
理想的班级规模是18人或24人,这样老师可以一一照顾到,也能让班级产生多样性。
如果你的成绩只能吊车尾进去名校,作者建议你不要进去这最深、最竞争的池塘里当小鱼,可以到小池塘里当大鱼。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跟数据证实,较差学校中的精英成就比一流大学中的差等生高。其实是因为要赢得这些成就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聪明程度,也取决于你自己感觉在班上相对于其他人的聪明程度。
二、有益的困境
只有高中学历的顶建筑工人变成顶尖律师,还打赢打赢微软反托拉斯案官司,因为他的阅读障碍症,逼他成为更好的聆听者,才能发现更好的证据。
高盛集团总裁柯恩,因为成长经历的的失败经历使得自己应付失败的能力非常成熟。遇到事情时总是看着有利的一面,让他自己能抓住机会踏进华尔街。
都是因为为这个有利的困境,意思就是看似会导致你不利情况,反而是你的优势,因为你会为了要弥补这项弱点而进行一项弥补性学习。
三、怀柔宽容是最强大的力量
这一章是在说明劣势和优势之间反转的关键。
书中提到,美国是逃漏税最低的地方(这一点可能比较扯淡)还有北爱尔兰长达30年的暴动。都是之前提到的倒U型曲线。在这边也叫正当性原则。
正当性原则有三个要素:
第一、被要求服从当权者的人们必须觉得他们能够发声,且他们的声音被倾听。
第二、法律必须是可被预期的,必须让人们能够合理的预期明天的法规将大致与今天的法规相同。
第三、当权者必须公平,不能对不同群体有不同待遇。
当权者必须担心其他人对他们的看法,那些发号施令者的成效,其实高度取决于被发号施令对象的感受与看法。
这本书想讨论的就是,巨人并非我们所想的那般坚不可摧,赋予他们的力量与长处的那些特质,往往也正是他们弱点的根源,弱势者往往能做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改变,它能够创造机会,带来教育和启蒙,使原本似乎难以想像、毫无可能的事变成有可能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