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双十一,很平常的日子,当然如果你不大采购的话。平常到儿子要像平时一样到校参加期中考试。孩子似乎总不将考试太放在心上,我知道他这样是对的,反而我们家长总是在意孩子考试和成绩才是多余和不必要的。

家长看轻分数,孩子才能轻装上阵,考得好及时肯定,考得不好帮助一起找到丢分原因,总结归纳,让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不会再错,这样就是极好的了。
其实孩子们每次考试,包括许多小测验,班主任都会在班级群里及时公布,大家对自己孩子的成绩也都心知肚明。所以我回家后不用问孩子成绩,甚至我可以假装不知道他又考试了。但是他每次都诚实地跟我汇报,我知道他是要我称赞他,但说实话,我真不习惯夸孩子。说一句真棒就不知道再说什么了,这是不对的,我还要多加练习。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儿子采取放养式的模式,并非我的本意,但却意外地带给我和孩子最舒服的相处模式。
我确实没那么时间管他,老二也迎来了课外班的高峰期,我的时间分了很大一部分去陪伴她上课。以前没有机会,现在离家近的工作让我多出了宝贵的陪伴时间,我要倍加珍惜。而且,我也想给儿子更多的自由,学会自我掌控,践行时间管理方法。
抛开看过的所有家庭教育书籍,不固守书上的方法和技巧,在具体时期根据家长孩子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情况去采取适合大人小孩的教育方式。并不用我们刻意去采用,也许顺其自然一些就好,不要纠结,也不必纠结,放松心态,对家长对孩子也许都是好事。
尹建莉老师教过一个怎么判断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教父母们如何避免被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或“心理专家”误导。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要求家长观察你是让孩子哭泣、忧郁、屈服,还是让他欢笑、平和、悦纳。它能提醒家长时时自我鉴别,也可用于判断专家水平高下,好方法可能各不相同,但最终能达到的效果却是一样的。
自家娃父母最清楚,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家长们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我们不要用教育意图来说事,也不要用专家名气论高低;教育的对与错,用孩子的表情和反应就足以判断出来。
希望每天到家都是儿子欢快地迎我的身影,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兴和欢迎是骗不了人的,如此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