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世界上第三大的国土,稀土资源第一名,煤铁石油资源均名列前茅……”数十年前,你背的地理书,是不是这样?
但我发现,近几年来教材越来越严谨,几乎没有“地大物博”这种炫耀性词语,更多的是强调“人均占有量少”,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的观念。这就是敢于面对现实,与时俱进的态度。
讲到“人均”,我想起朋友戏谑性地讲到:“儿时黄河滩发洪水,整个村子和农田被滔天大水无情冲走,上边发下来救济物资——方便面,结果层层流转,最后分到自己手上时,一人半包……”且不说半包方便面能不能解决温饱问题,这个被克扣了的“人均”,让人哭笑不得。
we china最怕人均,刨根究底,还是人口基数太大(虽然现在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人均也有好处,小学时不放国庆节假,只放收玉米、收小麦假,语文老师家里良田数顷,人工采摘慢,她便动员学生帮忙,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不到一天的功夫,玉米棒子收回仓库,竿子在地头码放整齐,等待点燃,事后,老师给我们每人奖励了一个老冰棍,成为童年下地干活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影子。
人均,人多,似乎二者并无多大关联,实际上他俩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