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家庭成员的一封信——处理爷爷丧事后的心得

给家庭成员的一封信——处理爷爷丧事后的心得

作者: 王培帅 | 来源:发表于2021-10-19 23:19 被阅读0次

    各位长辈亲人,我个人做的还很不够,因为我没啥文化,所以还在观察、学习和请教。我想“送亲人最后一程”,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这几天,我见证了爷爷舍报的整个过程,非常遗憾,其实我做的还很不够,我相信可以做的更好。

    我了解到咱们全家也是在用极度简化的流程,在操作。

    我猜其中也是包含:

    一、为了响应国家政策,面对疫情的紧张局面。

    二、爷爷是军人,按照部队的流程,一定很符合情理

    三、我们晚辈不知道具体如何处理…并且措手不及,所以顺水推舟

    经历这个过程给我启发有三点

    第一点是:准备应急预案。

    各位长辈们,同辈们,自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后事,因为我们的子女,可没有“干休所”这个强大的支持,而且独生子女,和谁去商量?借着这个机会,要多加强沟通,别想着老了以后再说如何如何,我的国学老师吴老师常讲:“送各位一句话:黄泉路上无老少。”

    对。就是:事前预案。

    两个:“急救的事前预案”和“去世的事前预案”。上不上呼吸机?抢不抢救?穿啥?睡啥?躺哪儿?带啥装备?棺材,骨灰盒,逛街的时候可以自己提前选好,自己的葬礼想请谁,放什么音乐,做什么布置,一生的贡献和成就要谁来念?自己写一写,因为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你自己,还有对后人的希望和嘱托是什么?都要提前和子女梳理出来,列成单子。

    独生子女不是全知全能,也不会分身术,执行时,要逐项找到对应的“谁”一起合作完成?事先打好招呼,来保证合作的顺利。把执行表,拍下来,存在手机里随时待命,不抓瞎。都别给老伴儿和子女找麻烦,余生干好这件事,就是真爱,也非常有意义。

    爷爷的不给子女找麻烦,是用自己的实力换来的,所以有干休所的一条龙服务。剩下的我辈当中,没有人具备国家买单的实力,所以要自强。

    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应急人,有应急预案,是我们工作的常态,若没有,就抓瞎。杜绝“拍脑袋做决定,拍胸部做保证,拍大腿没想到”的尴尬局面。

    这个第一点启发,准备两套预案:急救的和过世的预案。各家去开会,流程化,详细的执行单,做完一项打一个勾,固定下来。有借鉴意义的,格式模板的,可以群里分享借鉴。

    第二点,我要提出的是科学问题,即:如何判定死亡?我倡导濒死状态,可以给逝者一些时间,不要大哭大闹,耳边说说安心的话,或者助念,让逝者安息走好。

    当代中国人的死亡教育及其薄弱,大家对死亡知识的了解并不充分。所以有需要和大家普及一下,因为现代科学也众说纷纭,解释并不统一。但是我们需要了解。

    有的说:呼吸停止,就判定为死亡,有的说:心跳停止,就判定为死亡;有的说:脑死亡,才算做死亡等等。

    有听过这方面的案例,有个摄像头,发现一个人在路上被第一辆车撞倒了,第二辆车碾压了,第三辆,第四辆…车又碾压了,最后导致死亡。要判断谁是碾压的活人,谁是碾压的尸体,也就是说,要对死亡,要有个明确的界定。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家认为死了,没救的人,同样要进行一些仪式,如助念仪式等,一般要24小时,还要守孝,一定时间,避免出现“假死”状态。这些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

    人从生下来,从小到大,先有的听觉系统,然后有的视觉系统,然后逐渐有说话的本事,然后有爬,走,跑,跳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人,去世的时候也是一个逐渐关闭系统的过程,不一定是心跳没了就没了,或者呼吸没了就没了,脑死亡也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是有:时延的。就像电脑关机,不是按了关机键,电脑瞬间黑屏,而也需要一个过程,逐步关机。我相信逝者无法表达,但是可以听得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助念”仪式这回事。让逝者可以得以安心,往生善趣。

    大脑分为:

    掌管逻辑,理性等“人性脑”:前额叶皮质

    掌管打或者逃的“动物脑”:杏仁核

    掌管呼吸,心跳,大小便的“基础脑”:脑干

    大多数动物都有基础脑和动物脑

    就像有人压力巨大,紧张、恐惧,这时候前额叶皮质的“理性脑”会掉线,所以我们经常讲有人一上舞台就紧张,大脑一片空白,就是指这个时候。因为在远古时代,面对无数眼睛盯着自己的时候,一般是狼群等猛兽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基因里自动启动了应激反应,触发了杏仁核。这时候在线的是杏仁核,它是负责打或者逃的。血液会瞬间流向四肢,准备作战和逃跑,所以理性大脑空白。这也就解释了冲动型犯罪,过失伤人,都是因为人性脑掉线,杏仁核发挥作用的结果。

    如果压力巨大,杏仁核不起作用了,就像很多小朋友,被幼儿园老师残酷暴虐的时候,会尿裤子。既没有打,也没有逃,而是哺乳动物活命的终极条件反射:“装死”。大脑中的脑干,负责最基础的活命,所有哺乳动物都有这个脑,压力过载,负荷不了,受到惊吓,为了活命,会迅速进行脱水,干瘪。让体液排出,呼吸微弱,让天敌不易察觉,从而躲过危险。这是终极自救系统,我们的理性脑是无法控制它,进行应激反应的。

    记得当小叔叔从爷爷病房探视回来医生办公室时给我讲了爷爷弥留之际说:“我尿裤子了…”我现在理解就是那个时候。那个时间是生死之交的时间。

    “你”觉得给濒死状态的人什么?才会让他感觉更好些?我们常说“活在当下”,活在最后的当下,也是活。我能想到的就是通过语言,传递勇气,信心和坚定…让逝者走的安稳。而不是哭嚷着遗憾,迅速穿上衣服,匆忙推进冰柜。给逝者一些时间,等“关机”关完了。

    长辈等我们成长,给了多少耐心,反观自己,我给了长辈多少耐心?

    这是给我的第二点启发。

    第三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不能丢,那些“丧事讲究、礼节和禁忌”背后含义是什么?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你”不要迷信。

    对。是“孝”。

    孝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是什么意思?是传承,是爱的传递,是自己在家族族谱上的那个角色和定位:承上启下。不仅仅是眼前的对长辈好点儿,吃饱、穿暖。更是洞见自己,在历史时空中的角色定位。

    在家谱上我是“王”家第十九世,我曾笑称:谁再骂我祖宗十八代,我真的知道这十八代都是谁,因为我有家谱。

    中国人骂人和其他文明比较起来是相对文明的:问候老妈,问候大爷,问候祖宗十八代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叫做:“你这个人缺家教”。

    缺母亲的教导,大爷的指点,缺祖宗家风、家训的传承。

    也就是说他人骂我的长辈,我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言行和修为,让行为符合当下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秉承自己祖先的荣誉和家训教导。

    回到丧事处理上。

    首先我要表明对这个特殊时期极简的处理模式非常理解,大家做的都很努力,很辛苦,情绪上也很悲痛。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不按复杂版本走,但是不能不了解,不知道,文化里的精神内核。所以以下是我搜索来的古代和现代的两个版本:

    “在古时,父母亡故了,子女要守孝, 当官的儿子离任守孝三年,谓之“丁忧”。如果国家有急事,急需返职,还得皇帝亲自下旨,做臣子还可讨价还价。明代宰相张居正因父母去世没有守孝三年,因而身败名裂。

    一种说法是:父母亲去世要在灵堂停放少则七天,多则过“五七”(三十五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防止墓中亲人复活,以便及时解救。

    另一种说法是:“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生下来一般要由父母怀抱两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娘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儿女要报答这三年的怀抱之恩。

    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停止娱乐、社交等,令心不安之事。”

    “现在社会通俗的作法是为去世人办完丧事即可进行社交活动,有的地方要等一个月(上过头七才离开),有的地方烧三年头香(年三十和七月十五)。

    除了3停天后出殡外,还要烧七个期。每期7天,共49天。然后是烧百日,也就是过世后100天。再然后是烧三个周年,即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一般守孝七个期,即49天。”

    对照古人,今人生活节奏快,丧事处理的也快了,但我们心里面的仁孝之心,是不是忘失掉的也加快了呢?

    所以三字经讲: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我反思自己,从303出来,有没有给爷爷鞠上一躬,道个别。没有,就是没做到。行为上没做到,就是心上的重视不够。“事死者,如事生”什么意思?就像爷爷在的时候那样,来爷爷家,要打招呼,离开时要说再见。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当我对照自己行为的时候,“尽礼”了吗?“尽诚”了吗,“如事生”了吗?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可以调整的空间:理可顿悟,事需渐修。

    这是我最近经历的事情的三点启发,分享给家人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家庭成员的一封信——处理爷爷丧事后的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pz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