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录到了汉朝末年。
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乱,学术上也是很混乱。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出现了第一件事叫“儒学的玄学化”。就是因为之前儒学的僵化,他们放弃了通过儒学大作,《公羊》,《榖梁》《左传》来解释法典,并选拔人才。而是采用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判断人品,判断这个人怎么样,打几品,根据这个来选拔人才,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出身。出身好的人则不用努力就可以当官。
就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态势就是“援道入儒”。就是把道家的很多学说、方法论,引入到儒家当中。援道入儒的目的是以道家简洁明白的概念改造儒学。使儒学重新成为一种新的有用的学问。其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这个时候孕育了“竹林七贤”,他们的口号是:“越名教而任自然”。怎么会出现这个口号呢?当时大家都厌烦了曹丕和司马昭这样的人,整天打着名教的礼仪,实施一件事-禅让。事实上,是践踏名教的人,礼教是他们杀人的名义而已。
于此同时,佛学在这个时期越来越强大,儒学要韩伟他们在民间的拥戴,要去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就要和佛教争夺最基本的理论上的依据。
在南朝,儒学发展主要的表现是“儒佛融合,儒道合一”的趋势。
那么,在北朝?因为北朝在少数民族的通知下,很多人开始学习儒学,反而让儒学更加的淳朴和求实。
纵观整个南北朝,是儒佛之争的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