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自我控制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儿童要避免社会道德不允许的行为,要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必须学会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它是儿童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我控制有一个适宜的度。儿童自我控制过低,常常表现为很容易分心,情绪表现有很多的自发性,无法延缓满足,易冲动,在人际交往中喜欢攻击人。
但是,自我控制并不是越强越好。过度自我控制的儿童表现为有很强的抑制性和一致性(与成人的要求保持同一),没有主见,不分心。过度延缓满足的儿童,对新环境缺乏探究兴趣,情绪表达很少,刻板,不愿直接表达应该表达的需要。这类儿童平时很少在班级、家里惹麻烦,很容易被成人忽视。这样的儿童容易焦虑、抑郁、不合群。
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可称为弹性儿童。他们的特点是“管得住,放得开”,能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控制程度,在需要控制自己的时候能牢牢地管住自己,在不需要控制时,则能放松自己。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谓的会学习,也会玩的儿童,他们有很强的灵活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