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十一梦发生在《红楼梦》第77回,做梦人是男主人公贾宝玉。梦中,他见到了已被赶出大观园的晴雯前来与他辞别。
红楼第十一梦的前因
因为绣春囊事件,王夫人派人查抄了大观园,当听完周瑞家的汇报和建议之后,先派人打发走了司棋,然后带人到怡红院亲查,先看着两个女人将晴雯架出去让她哥嫂来领,并且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给丫头们穿。”然后,王夫人又亲自审问了四儿和芳官,也让她们家里人领走了。
贾宝玉见王夫人“雷嗔电怒”,“自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但因“去了心上第一等的人”,所以等母亲走后,倒在床上伤心大哭。
后来,宝玉抽空出来,偷偷地央求一个老婆子带他去看晴雯,开始老婆子不肯,贾宝玉许她些钱财,那婆子便带他去了。
晴雯没想到宝玉能来看他,两人相见,伤心自是难免,互诉衷情后,心有不甘的晴雯主动提出与宝玉互换信物,然后两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晴雯梦中辞别宝玉
晚上,宝玉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直至三更以后,好不容易才睡着了,可是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又醒了,口中叫着“晴雯”要吃茶,袭人服侍宝玉吃了茶,两人再躺下睡觉。
“宝玉又翻转了一个更次,至五更方睡去时,只见晴雯从外头走来,仍是往日形景,进来笑向宝玉道,‘你们好生过罢,我从此就别过了。’说毕,翻身便走。宝玉忙去叫时,又将袭人叫醒。袭人还只当他惯了口乱叫,却见宝玉哭了,说道,‘晴雯死了。’”
晴雯果真死了。读者从后续文本中可以得知,宝玉此梦果真是应验了晴雯之死。可见宝玉对晴雯的牵挂,并且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加之两人心有灵犀,所以宝玉在梦中见到了晴雯临终前来辞别。
由红楼第十一梦所想到的
红楼第十一梦写得简单明了,作者想向读者传递什么深意呢,我们自然不得而知。我所想到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为了塑造晴雯个性的需要。晴雯是一个个性非常要强的人,属于真性情之类,用俗话说就是“直肠子”,想到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真实是够真实的,但太容易伤人。连贾宝玉这种对女儿包容一切的人,还曾经受不了晴雯的“口角锋芒”,气得要把她撵走,与她一起共事的如袭人、麝月等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对地位比她低的小丫头子们,打骂是常有的事,至于老婆子们,晴雯当然是更不会放在眼里。晴雯自认为有贾母的喜爱、宝玉的宠爱,觉得与宝玉“横竖是在一起”,所以常常口无遮拦,四处树敌,最终落了个被赶出大观园的悲惨结局。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在晴雯身上表现得最为典型。
二是暗示黛玉回归时的情景。晴为黛影。晴雯的遭遇应该是对黛玉遭遇的暗示,《红楼梦》文本中有许多或明或暗的隐喻,虽然我们无法见到80回后的故事,但从晴雯被误解成“狐狸精”的情形看,黛玉同样是遭受了不白之冤,两人私相授受的信物一旦被发现,会和晴雯一样“有冤无处诉”。在当时的年代,男女私相传授信物就是“不才之事”,相互表白爱恋之情就是“丑祸”。同时,睛雯梦别宝玉应该是在暗示,等将来黛玉回归太虚时,宝玉也不在她身边。
三是发泄儿女真情的需要。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们知道,晴雯位居金陵十二册又副册之首,自然是太虚幻境“薄命司”中人,也就是说,她是一僧一道口中听说的“风流冤家”之一,是陪同神瑛侍者和降珠仙子来人间历劫的,是为了“将儿女之真情发泄”的,既然晴雯的使命已完成,自然就归于太虚幻境之中去了。
注:原文文本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于2021.12.26 21:07
NO:2021-6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