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有关人类生存的意义、目的与死亡的问题,一切二手材料我都无法接受。我不可能依靠对 “二手上帝”的“二手信仰”来生活。我要想真正地活着,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独一无二的怀疑与挑战的意识。
———神学家艾伦·琼斯
现实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
科学本身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复杂的世界观,它包括若干重要信条:
关键字眼包括“真实”、“观察”、“知识”“怀疑”和“经验” 等。科学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信仰。为摆脱童年经验、文化教条、父母似是而非教导的 “小宇宙”,我们必须怀疑自以为了解的一切。只有凭借科学的态度,我们才能把个人的“小宇宙”经验,转化为广大的“大宇宙” 经验。我们必须信仰科学,迈开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第一步。
你的信仰博大精深,你崇拜真理,你坚信自己会不断进步。
科学本身是一种宗教。该摒弃的不是信仰,而是教条主义。(关于baby和 water的比喻:倒掉水,而不是一起倒掉水里的婴儿。如果那样做了却丝毫察觉不到问题,就是患了一种叫管窥症的病。)
主动地去怀疑!去挑战!去探索!
第四部分 恩典
健康的奇迹
回顾你的一生,很容易发现,你险些发生意外事故的次数是实际发生的好几倍。
你会意识到,你具备特有的生存能力,对意外事件有着某种特殊的抵抗力,而这并不是你自主选择的结果。
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而是意识层面的一种现象,或意识和潜意识的关联出现了问题。
很多患者的潜意识中都存在着某种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和愤怒,消极的情感不断聚集,使他们患上心理疾病。这样的欲望和感觉受到意识的摒弃和排斥,所以成为问题。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并不构成任何问题,只有当意识不愿意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意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宁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摒弃和排斥,才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为什么有人患心理疾病?我们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有人承受创伤的能力如此强大?我们却不得而知。
虽然我们的思维时常不承认奇迹的存在,但思维本身就是个奇迹。
关于同步性:《论同步现象》荣格
杂念,其实是潜意识在提供信息。最早出现的想法,可能是荒诞而琐碎的,因而会出现意识对潜意识的排斥。
恩典serendipity的定义:(把握恩典的降临——吸引力法则)
第一,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
第二,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例如在身体抵抗力和梦境的例子中),要么完全不为人知(例如所谓的超自然现象 ),总之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
第三,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
第四,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它们都是同一种力量的外在体现,这种力量发源于人类的意识之外,或许超越了个人精神世界的范畴。
我们倾向于把事物认定为某种实体,所以才想弄清楚他们究竟在哪,就连上帝和恩典这样的事物也不例外。
我总是尝试不去把每个人看作是真正的实体,而当我自己的思想局限让我不得不把人们认作(以及描写成)一个个实体时,我会想象这些实体的边界乃是非常具有通透性的———与其说是一堵墙,不如说是一道篱笆,无论是从篱笆顶上还是缝隙里,别的“实体”都可以翻进来或是渗透进来。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就是这样彼此渗透的,而二者又都不能说是构成我们精神世界的“实体”。
20 世纪科学概念“渗透膜”的比喻
我们产生幻灭感,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期望远远高于上一代人。今天令人无法容忍的行为,昨天还被视为理所当然。
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就是爱。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永久而普遍的进化力量,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懒惰是爱的对立面。
当我们想权衡某种行为是否得当,斟酌某种选择是否明智,聆听自己内心的上帝——与生俱来的正义感———的声音。
完成心灵的论辩需要努力,需要时间,需要坚强的意志。
假如我们聆听内心中上帝的声音,就会得到这样的指令:我们需要选择相对艰难的道路。如果要走完这样的道路,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经受更多的痛苦。这当然使我们产生恐惧,从而想要逃避痛苦——就像亚当和夏娃以及其他先祖一样。
从古到今,我们人类莫不是懒惰者。
懒惰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亚当和夏娃没有去问上帝为什么制定法律,不允许他们偷吃苹果,其原因不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天生懒惰,而是他们内心的恐惧。他们不敢面对令人生畏的上帝,害怕上帝大发雷霆。
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于懒惰,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惰有关。
我曾指出,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是有威胁的,因为如果新信息属实,他们就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
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也不想吸收他们。
去了解懒惰的本质,并与之进行对抗。
假使有机会进入某个领域,获取某种新的知识,就很容易出现懒惰的情绪并产生恐惧。“我听说有很多人涉足过这一治疗领城,但最后也没修成正果。”“我认识一个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人,不过他始终是个酒鬼,后来还自杀了。”
与熵的对抗是永恒的战斗。
所谓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
爱是懒惰的对立面。一般意义上的懒惰,无非是消极地失去爱的能力。有些懒惰者只要举手之劳就能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但是除非他们受到强迫,不然的话,他们宁愿保持现状。这样的人,即便不能去爱别人,至少也算不上邪悉。
真正的邪恶者却主动逃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捍卫自己的懒惰,保持病态的自我。他们从不关心别人的心智成熟,甚至百般阻挠和破坏,宁可把对方伤害得体无完肤。他们病态的自我,无法容忍健康的心灵。
定义: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一般意义的懒惰,只是对自己和他人缺少爱,而邪恶则视爱为仇敌,与真正的爱完全对立。
第三个结论是:至少到目前人类进化的这一阶段,邪恶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心灵具有熵的力量,人类也拥有自由的意志。
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需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本质,是一种自律的工具。
精神病 0-9个月
人格失调症 -2岁
神经官能症 -五六岁后
童年后期和青春期缺乏父母的爱,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疾病,而在此期间假使孩子能得到适当的爱和照顾。早年因缺少爱而产生的心灵创伤,则可以得到彻底治愈。
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具有成长意愿。成长意愿的本质与爱的本质是一致的。是为了心智成熟而拓展自我的意愿,拥有爱的人,心灵会不断成长。
️️️1、必须要学会不去刻意从梦境中追寻答案,而是让潜意识选择哪些梦的内容值得上升到意识层面,这需要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自己思想的控制,顺其自然发展。
️2、学会记住梦的内容,再学会认识和发掘其中的价值。
要有效利用梦境的内容,需要认清它们的价值,在它们出现的时候充分利用,但又不能刻意去追寻或是期待它们。梦境和恩典一样,梦境是恩典降临在在我们身上的一种形式。别的形式,比如突然出现的灵感和预兆、各种同步性事件和意外降临的好运,以及爱本身,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去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