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911写篇文字的念头,已经在我心里萌生很久了。
2001年的9月11日,我才开始上小学五年级,对遥远的大洋彼岸的美国还全无概念。当时的日子对于我而言很单纯,上课、开小差、写作业、在回家的路上和小伙伴逗留玩耍吃路边摊、回家练练钢琴,再有的大概就是觉得生命很长很长、迫不及待想快快长大。我曾以为这一天会像之前大部分的小学时光一样,没有太多特点地从我的生命中路过。没想到的是,2011年的9月12日,我上了小学的第一堂信息课,而这堂课让我永远地记住了2001年的9月11日,也一直影响到了十六年后的现在的我。
2001年的9月12日是一个周三,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在这一天学校为五年级的我们开了一堂新的课程:信息课。同学们在开学领到课本的时候就已经对这堂课兴奋又期待了,因为信息课意味着我们可以去到学校的一栋新修的教学楼里上课,这仿佛是高年级同学们之间不言而喻的殊荣。当然,更值得期待的是这堂课要在机房上,在那个电脑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年代,光是想象一下可以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玩电脑就已经让我们很兴奋了。
然而下午一到学校,我们就被班主任告知这堂课改成在我们自己原本的教室上了。大家都很失望,仿佛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一点新鲜感也被老师剥夺了。上课铃声响后进来了一位新的男老师,个子很高,戴着眼镜。做过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他开始给我们讲什么是信息。
当时的我对信息二字大约也是一头雾水,正在开小差的时候,老师说起以前消息的传播速度很慢,慢到事情都已经结束很久造成不了太多影响了可能才被一小部分人知道。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就算是美国的发生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就知道,比如昨天晚上美国发生了恐怖袭击,飞机撞毁了纽约的两栋高楼,死伤几千人……老师之后还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当时的我只知道离我很远的美国出了大事,似乎还有些同学对这场发生在美国的灾难表现出无知的兴奋。
第一次对911有直观的印象,是今年四月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车站(path站)坐地铁去新泽西见朋友。进到这个地铁站的一瞬间, 我像是对白色和对地铁站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同于我在纽约看到过的大部分老、脏、乱、窄的地铁站,这个新修的地铁站是一个崭新的、纯白的、明亮的、巨大的,集购物中心、换乘站和人行步道于一体的综合体。它的结构错综复杂,采用白色钢管和玻璃打造而成,将自然光引入建筑的内部。建筑的顶部有一道缝隙,身处其中的人只要仰头就可以看到纽约的一线天空。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81dea52f12cdba1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683506196677e1ec.jpg)
这个建筑,在我踏进去的那一刻,便使我感觉到了平静与治愈。
这个地铁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它最初的名字是Hudson Terminal,后来随着世界贸易中心的兴建而在1971年转用新站、同时改为现在的名字。911那天这个车站也没能幸免,直到2003年启用临时站才恢复运营。2016年3月4日以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世界贸易中心交通枢纽)为名启用。我看到的这个重建后的版本是西班牙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 Valls设计的,设计概念称为Oculus(天眼),是从一位孩童手中释放鸽子而来。(摘自wikipedia)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f9213addcdcdd36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192713a1b8dd0fdb.jpg)
五月的时候,我带家人一起参观了这座矗立在世贸中心等摩天大楼之间的宛如一只洁白的和平鸽的建筑。位于椭圆形大厅两端的阳台像跳水板一样悬在半空中,大家在这里拍照,不知是在纪念还是在忘却着911。
建筑外面就是在911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的遗址。这个曾经傲视全球俯瞰众生的视角,如今被称为Ground Zero(归零地)。归零地也称“零地带”或者“原爆点”,是一个军事术语,狭义指原子弹爆炸时投影至地面的中心点,广义指大规模爆炸的中心点。911之后,“归零地”被用来专指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的遗址。
现在建于当时双子楼地基上的是两个巨大的方形水池,水池的四周依照社会关排列的方式刻着近三千名遇难者的名字,寓意是希望围绕着逝者姓名的是他们的邻座、同事、伴侣等最可能的和他们最后在一起的人。名字上有的地方插着美国国旗,有的地方插着鲜花。涓涓流水在水池的四周形成壮观的水幕,静静流入更深的深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7ba7e7b8d5dfaf67.jpg)
去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参观,算是给我好好补了一节历史课。对911笼统的印象在这里被梳理清楚,由真实清晰的细节填充,让人压抑到连呼吸都变得艰难了。
911是美国的报警电话,恐怖分子选择在这个日期进行恐怖袭击大约是对美国的讽刺吧。2001年9月11日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机,其中两架分别撞向世贸双子塔,导致两幢110层的摩天大楼和附近四座建筑被完全摧毁,还有一架在不到一小时之后撞向位于弗吉尼亚的五角大楼,第四架的最终目标被认为是国会大厦或者白宫,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架飞机在宾州就坠毁了。
除了严格的安检区域,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展区都在街面30英尺以下,这里陈列着一部分当时世贸大厦倒塌后留下的建筑构件、遗物和救护措施,比如救护车和消防车。我们来参观的这一天,刚好是911恐怖袭击后留存的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立柱被整理出来移到纪念馆大厅中央的日子。这个钢结构的立柱上留下了各种签名、照片与纪念物,满载着故事与思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3fd354771695d5f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89bcb46993aa7528.jpg)
博物馆中有一个展馆按照时间顺序对911事件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叙述,从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上8:46开始。在这个展馆里,我听到了一通在其中一架被劫持的飞机上的一个叫Brian Sweeney的乘客给妻子最后的语音留言。他在留言里说到: “I'm on an airplane that's been hijacked. If things don't go well, and it's not looking good, I just want you to know I absolutely love you, I want you to do good, go have good times—same to my parents and everybody—and I just totally love you, and I'll see you when you get there. Bye, babe. I hope I call you.” (我现在在一架被劫持的飞机上。如果情况糟糕——而现在看上去很不妙,我希望让你知道我百分之百地爱你,我希望你一切都好,我希望你有幸福的时光——我对我的父母和其他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愿望。而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你,我会在天上和你相见。再见,亲爱的,我多希望我能跟你通个电话啊。——谢谢Wuna的翻译)
参观这个博物馆,就像穿越到了那个混乱、毁灭和剧痛的日子。我一直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却在听到这通最后的留言时终究没能忍住。
想为911写点东西的念头已经很久了。今天终于下笔是因为看到波士顿的朋友说晚上八点多的时候Mass Ave上发生了枪击案。这里离我的学校就几分钟路程,我经常和朋友在这附近吃饭逛街。而发生在熟悉的地方的灾难尤其让人感觉到难过。从十月初到今天,拉斯维加斯、纽约、丹佛、芝加哥、德州、波士顿……生命再坚韧,在恐怖与暴力的作用下却无奈是一件那么脆弱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b66fb3d23447cbed.jpg)
纽约本是一座喧嚣的不夜城,但因生命的重量,我们变得安静与肃穆。在越建越高的楼群间,生命化成希望,汇入流水之间,被时间永远铭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8738149/dfb565c14c53212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