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习惯了天地万物的纷杂絮乱。对一些刻板的规则章程很不以为然。所以我当班主任时,我们班很少得到流动红旗。不是这里卫生不行,就是那里摆放杂乱。那时我就对这些过于刻板的规章制度有些腹诽。但现在不当班主任了,可是听到那些班主任们的交谈,我忽然有种庆幸,幸亏我现在不干班主任了。
周六我正在上课,刚提拔不久的主任推开门,就到处拍照。我表面上若无其事的继续讲课。可是学生们的眼睛却是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主任把教室里的各个犄角旮旯全拍了一个遍。其实我内心也替班主任着急:这帮孩子,是不是哪里卫生或者物品摆放又不合格,是不是又要给他们班扣分啊?连累他们班主任挨教育。
果然,听闻下午他们的班主任群里就出现了各个班的问题照片。并且在每周一次的鲍山大讲堂里,主任就各个班出现的问题用了快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训话整治:水杯摆放不整齐,书本摆放杂乱,卫生工具不干净,垃圾桶有垃圾,地面油污拖地不及时,课堂坐姿不规范……列举了足足有二三十的问题需要整改。于是班主任们就只好抽出时间来逐一落实。
领导同样是一个班的班主任。在他的班里,确实到处都特别整洁规整。桌面统一,水杯统一,就连笔袋也是家委会统一买的。只要教室没人,桌子上就必须没有一本书。一下课,学生就要迅速把自己的书本收拾好。最早要求衣服统一挂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现在又要求统一塞橱子里……
听着班主任们的互相补充,看着学生们手忙脚乱的各种整改。我不得不承认,整改后到处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有条理,有秩序,确实很整洁。只是过于琐碎。学生和班主任们每天都担心这里那里会被扣分,担心自己班再成为典型被通报。长此以往也着实辛苦。行为规则的养成教育需要长抓不懈。但过于琐碎,有时候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