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住的很近,十分钟步行,是传说中“一碗汤的距离”。
奶奶已经快90岁了,十几年前爷爷去世以后一直与父亲住在一起,自从搬回小城,我每天中午到父亲那里去做午饭,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从我15岁离家读高中开始,这样平静恬淡的日子就越来越少,开始还有寒暑假,后来是节假日,再后来只有过年回家,甚至有几年我漂泊的越来越远,过年也不曾回家看过父亲和奶奶。
对于我的到来,奶奶永远是笑容满面,即便前一天我刚来过,第二天还要来吃午饭,她也像很久没见我一样露出小女孩般惊喜的表情。
父亲退休前曾是严厉的班主任,不苟言笑的教务主任,不怒自威的校长,退休这些年,却越来越慈祥,成了一个手机里存满我家猫猫照片的可爱老头,但唯独他还有一个“小”学生——他的母亲,我的奶奶。
奶奶几乎每天都要“挨训”,或者因为不注意保暖,或者因为吃饭走神呛到了,或者因为走路不带拐杖。。。前段时间,因为去卫生间不开灯,摔了一跤,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更是要每天“挨训”的。
父亲会从开灯这件事,开始“讲课”,说到生活习惯,再到生活理念,再到我们对自己的培养,再到人生哲理。。奶奶坐在沙发上,或者坐在自己的藤椅里,低着头听着,偶尔也辩白一两句,不耐烦的皱皱眉头,像个在老师办公室被“上课”的孩子,即便心里不服气,也要硬着头皮听完。有时“下课”之后,奶奶会突然换了轻松的表情冲我狡黠一笑,问我厨房有没有事情要做,要不要剥蒜。
89岁的小学生不识字,只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教过她写自己的名字,所以看不明白字幕,听不清台词,不晓得现在的电视机里,电视剧都在讲什么。但小学生自然有小学生该看的——奶奶最爱西游记,或者动物世界。翻来覆去看不厌,甚至因为看得太久烧坏过一个电视机——当然,肯定又被我父亲“上课”了。
我曾经不理解他们母子的相处方式,很自然的,想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劝阻父亲:你不该这样对你母亲说话的。但当我放下成见,发现父亲虽然喜欢给89岁的小学生上课,但衣食住行面面俱到都照顾的贴心仔细,奶奶这十几年经历过两次大手术,换过一部分髋骨,现在仍然可以继续拄着拐杖找自己的小姐妹去拉家常,虽然经常心不在焉马马虎虎,但思维却并不糊涂。
父亲在奶奶上次摔跤以后气的跳脚,说我带了那么多学生,就这个怎么都教不出来,还是不会照顾自己,怎么都毕不了业。我说,别想了,这小学生是个钉子户,你要继续给她上课啦。
网友评论